人啊,总是在问:电动跑车就只能是个城市精英的玩具吗?开几步马力够夸张,高速公路上飚两下就全剧终?这次在比亚迪全地形赛场亲身试了仰望U9之后,真的不禁想问:真是电车的春天要来了,还是把燃油时代强行搬到电池堆里?大家都说电动就是续航焦虑、就是科技堆料,但是当它开到恶劣地形的泥泞上,面对砂石颠簸,还有陡坡和湿滑,这些字眼给的挑战,电动跑车真能硬着头皮接住吗?
说到仰望U9,很多人第一反应是:1000多马力,电机一踩就飞起来。狂暴参数是真的,但现实不是纸上谈兵。咱们活在实际里,至于那些秀场上的数字,大家早就见惯不怪了,真能拉出来遛个弯的,才配叫超跑。所以我最关心的,是这车的操控到底有多硬核,智能系统到底能不能替人兜底。
试驾过程中,最直观的感受其实是转向反馈。有些高端电动车,一味把助力做得很绵,想让你轻轻松松,但转起弯来像在拧海绵,可U9倒好,给人的反馈很直接,宛如一根绳拉着你,往哪拽哪走。尤其是那个主动悬挂,很像个哨兵,不管山路起伏怎么变,悬挂立刻应对,比一般跑车聪明多了。侧倾你说有,但绝对不会让你心慌,电子稳定系统出招及时,从没见它乱了方寸。可是,别只看优点,砂石上后轮偶尔就是会轻微打滑,那种打滑如果不是四驱系统迅速闪现,分分钟就漂起来。说白了,极限操控它是有,但就差一点野性,没到越野车那种粗暴宽容。
动力输出端,千匹马的电机、0到100的加速像电光火石,哪里来的迟滞?你脚刚碰油门,推背感就直接怼过来。这种快,玩过超跑的才懂,电车就是把动力按毫秒分送,在这一点上U9不愧是杠杠的。不过我也问自己,要速度还是要稳?在全地形模式下,这车动力智能分配得很周到,爬坡自如,扭矩线性,但要是你不心疼电池使劲蹬,高速过弯就能感受到电池温度蹭蹭涨,续航数字跟着飘。一旦真像赛道那样狂踩,电池管理如果没盯死,续航和动力的平衡很难两全。平常开还好,储备很足,只是你真把它当赛车往死里造,续航确实得打个问号。
那再看全地形适应能力。泥泞,湿滑,都是电动车的恶梦,谁都知道电车怕水。但U9的底盘竟然能自适应调节,一踩提高离地间隙,那感觉不比一般越野差。日常路况轮胎也很给力,只是遇到深水区还是不敢相信它能横着过,电车涉水始终是把双刃剑。顺便说,车里的静音效果和舒适度确实没话说,风噪路噪都做得挺到位,跑长途就是享受。
到这你可能有个问题:如果仰望U9能吃得下各种复杂地形,电动超跑是不是马上能替代燃油越野?我劝各位冷静点。虽说它在公路和轻度越野里确实做到了平衡,可它始终不是那种天生打泥巴仗的老炮。你要拿它当专业越野,还是得掂量掂量。另外,很多电动超跑堆料疯狂,系统协同复杂,当你遇到极限工况,真能全靠软件兜住局吗?我是觉得,物理极限还是物理极限,科技再牛,总有临界点。
再提醒一句,城市里的超跑小哥们开惯了油车,总喜欢用脚测动力,用手感受操控。但电车的世界逻辑变了,以前讲机械自信,现在全靠电子打补丁。U9这种主动悬挂和扭矩分配系统,就是在帮你多兜一层底。出现侧倾、打滑都能第一时间介入,这就是智能的魅力。但你有没有思考过,如果把这些电子辅助撤开,传统跑车的手感是不是还更有乐趣?会不会有天我们只剩下按键驾驶,只剩下算法兜底,连失控都变成一种奢侈?
还有个心结是大家都躲不过的——电池。高性能电动超跑,动力爽归爽,玩到极限电池消耗极快,而且怕温升。市面上很多电池都没法做到稳定支持大功率长时间释放,这也是为啥你看那些专业赛车还是用油车打底。比亚迪算是电池领域的高手了,管理系统做得很细致,但物理界限就是那样,电池热了你还得等它慢慢冷。续航焦虑并不是段子,是每个人的真实体验,谁敢保证下一个弯道你还能踩到底?
说回来,仰望U9的问世,注定是一次跨界尝试。有人问我:比亚迪真的有必要做电动超跑吗?为什么不继续发力家用车市场?这不是一个企业的野心,也是中国制造不断向上突破的欲望。过去咱们总是拿别人的超跑当标杆,如今大家能在国内赛道上试出千匹电机、造出智能主动悬挂,这种进步难道不值得骄傲吗?
但我也不想吹过头,一辆车再贵再牛,它还是要回归到使用场景。仰望U9虽然性能撑得起来,体验足够硬核,但高端纯电超跑走到户外,走到极限,依然有太多难点没解锁——比如真正攀爬、托底、长距离奔袭,那不是靠软件和硬件一刀劈开的。所以你说它是变革,是探索,没错;你要说它是全能选手,还差点意思。
其实我特别想问大家:我们是不是对电动超跑的要求太过于苛刻了?是不是习惯了对技术的苛求,反而忽略了它给我们带来的新的可能?仰望U9的出现告诉我们,中国电动跑车已经不是“只能在亮闪灯的城市路上秀肌肉”,而是开始试图爬坡、趟泥,敢在更复杂的地形冒险。虽然还有很多挑战,但谁能说这不是未来进化的方向呢?技术是用来服务人,但想要从技术里榨出人性乐趣,始终需要一点野心和一点宽容。
未来跑车世界会是什么样?是不是有一天油车消失,电车的极限终于借助智能系统完全超越机械时代?我不知道答案,但我相信,每次像仰望U9这样的“新物种”出现,总会给世界带来新的讨论和反思。我们不能只用老标准去衡量新东西,也别对弱点太苛刻,否则创新就没人敢做了。
你可以说比亚迪是在挑战“电动跑车的硬核极限”,也可以说这是一次市场的豪赌。但至少现在,电动超跑不是只会安静地在城市溜达,而是真正在全地形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你愿不愿意给这样的尝试一次机会?会不会像我一样,既有些兴奋,也为那些未解难题感到好奇?车展和赛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技术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在不断被拉近。
于是我的结论就一句话:仰望U9,是制造业冲向电动的新一代答卷,也是我们思考什么是汽车进化的起点。别害怕问问题,别耻于怀疑,但更别忘了,在质疑中前行,才是变革的真正动力。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