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眼镜市场火热 宁德比亚迪纷入局 学者:将进入生态产业链较量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这反映AI眼镜已脱离纯概念炒作,进入产业链整合与技术落地阶段。未来竞争将不仅是产品与技术之争,更是生态与产业链的较量。从投资逻辑看,宋清辉分析指,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投资主要为布局生态与寻找新增长点,AI眼镜对小体积、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需求,也反向推动其技术研发。比亚迪还可借此实现与智能汽车的业务协同。歌尔股份等代工企业则着眼提前与潜力公司建立合作,为未来业务铺路。

中国AI眼镜市场火热 宁德比亚迪纷入局 学者:将进入生态产业链较量-有驾

《星岛日报》记者 梁秋梦

内地智能眼镜市场迎来融资与销量双重爆发。今年前8个月行业录得至少7宗亿元(人民币,下同)融资,总额超去年全年,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产业巨头纷纷入局。与此同时,上半年消费级设备销量按年激增73%,龙头厂商产能规划已达数百万部。商汤科技(020)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徐立指出,当前智能终端装机量及用户频率虽未达预期,但行业终极形态尚未定型,未来会议等场景应用成熟后,有望迎来量级爆发,成为下一阶段智能发展核心载体。

今年以来,资本密集布局内地智能眼镜相关公司。上月,AR光学方案企业至格科技宣布完成年内第二轮亿元级融资;7月,AR眼镜品牌商影目科技亦完成超1.5亿元B2轮融资。据内地媒体统计,2025年智能眼镜领域已录得7宗亿元级以上融资,前八个月融资总额更超过去年全年。

融资额大增 投资方背景多元

去年,14间AI眼镜公司共融资约11亿元,其中国有资本占比近八成。今年不仅融资额大幅增长,投资方背景也更趋多元,除传统风投外,更多产业链上下游巨头公司如宁德时代、比亚迪、歌尔股份也纷纷入局。

中国AI眼镜市场火热 宁德比亚迪纷入局 学者:将进入生态产业链较量-有驾
经济学家宋清辉接受《星岛日报》记者采

内地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这反映AI眼镜已脱离纯概念炒作,进入产业链整合与技术落地阶段。未来竞争将不仅是产品与技术之争,更是生态与产业链的较量。

从投资逻辑看,宋清辉分析指,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投资主要为布局生态与寻找新增长点,AI眼镜对小体积、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需求,也反向推动其技术研发。比亚迪还可借此实现与智能汽车的业务协同。歌尔股份等代工企业则着眼提前与潜力公司建立合作,为未来业务铺路。

专家:数年内融资额料翻倍

宋清辉预期,随着芯片、光学、电池等技术不断突破,AI眼镜性能将大幅提升,成本逐步下降,为大规模商业化奠定基础,未来几年该领域融资额有望出现翻倍甚至多倍增长。

与融资涨势同步的是,内地智能眼镜市场也呈现强劲增长态势。艾瑞谘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消费级AI/AR设备销量突破26.2万台,按年激增73%。影目科技CEO杨龙升预计,今年中国智能眼镜总销量有望达60至70万台,全球市场有望达数百万台。

头部公司产能规划转趋激进。市占率达39%的TCL电子(1070)旗下雷鸟创新,已在嘉兴和无锡规划超过200万台XR整机产能;获阿里巴巴(9988)支持的Xreal亦预计2025年实现200万台生产规模。小米AI眼镜项目负责人李创奇更表示,未来三年内小米年出货量可能突破500万台。

库存过高成隐忧 活跃留存率低

但行业热闹背后不乏质疑。魅族前高管、Angry Miao创始人李楠评价小米AI眼镜「没啥AI能力」,Xreal创始人徐驰去年底亦称当前产品为「AI弱智眼镜」。有为兰博基尼设计智能眼镜的上市公司直言,智能眼镜在现阶段仍是「伪需求市场」。

宋清辉则指出,行业可能存在库存过高问题。出货量达数百万台,而实际销量仅二十余万台,反映大量产品积压于渠道中。他举例称,小米AI眼镜等产品曾出现高达40%的退货率,导致出货量与实际留存销量严重脱节。此现象或意味部分品牌为追求出货数据,采取激进铺货策略,但产品市场接受度未如预期。

徐立指出,目前多数智能终端装机量未达预期,用户使用频率偏低,部分产品购买一周后便被闲置,活跃留存率较低,但当前市场状态并非终局。他举例,未来会议场景中或可通过智能终端实现「参与讨论、总结意见、提出建议」等功能,届时有望迎来量级爆发。徐立强调,国家层面看好该领域潜力,因智能终端或成为下一阶段智能发展的核心载体。

来源网址 : 中国AI眼镜市场火热-宁德比亚迪纷入局-学者将进入生态产业链较量#goog_rewarded | 星岛头条

#热点观察家#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