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城一纸新规,把街头那些开着“老年代步车”的老人们吓懵了。 交警在9月2日宣布要统一给这种车上牌,要求在两个月内完成,但看完要交的材料清单,很多人直呼“办不成”。有人说,不如直接禁了算了。
这些代步车确实方便。 接孙子上下学、去菜市场转一圈,很多老人靠它维持日常独立。
问题是,街面上大约90%的车都没牌。 驾驶人也多未持证上路。
新规把合规门槛立得很高。 第一条就硬核:车必须在国家公告目录里才算合格。
可现实是,市面上流通的品牌一个都没进目录。 生产商说:国家标准还没统一,根本无法申报。
更别提要出示购车发票、缴税凭证和保险单这些对普通老年人来说像外文的材料了。 官方定了截止日。
传言是11月2日后,没牌就不许上路。 可执行细节没交代清楚。
会不会上路就被扣车?会不会罚款很重?哪些路段被禁止行驶?通告上没写清。 老人们焦虑。
有人干笑着说:以后出门靠谁?子女不一定在身边,公交也坐不动。 社会服务的空缺,瞬间暴露无遗。
这不是项城孤例。 淄博划了限行区,抚州直接收紧到连临时牌非标车也上不了路。
可管制越严,需求越迫切。 有人指出,老头乐带来了安全隐患:闯红灯、逆行、速度不稳屡见不鲜。
但一刀切又剥夺了老人最后的移动自由。 怎样兼顾安全与出行?这是摆在城市治理面前的难题。
提出一条可行路。 给出过渡期。
设立下乡上门登记点。 推出简化版上牌流程。
组织社区志愿者和车商帮忙补开票据或出具购车证明。 开放免费或低价的短训班,帮老人考会一张简单的驾驶许可。
设立特定低速通道,配套限速和定点停车。 既要管安全,也要保温情。
管得更细,也要有人情味。 政策若像硬币,有两面:公共安全和居民生活。
只抓一面,城市会失去温度。 监管要有技术支撑。
把标准制定提前,加快品牌入目录的通道。 社会能做的还很多。
给老年人更多可行选项。 别把他们推回家门内。
你的观点是什么?是支持严格清理非标车辆以换取安全,还是更赞成先搞过渡措施、一步步规范?欢迎评论聊聊你的想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