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引擎盖缓缓掀开,露出那颗跳动的心脏,许多人会下意识寻找熟悉的进口标识——毕竟在燃油车时代,国产发动机常被视为技术荒漠。但红旗轿车用事实颠覆了这一认知从V6到V12,从涡轮增压到机械增压,这些印着CA代号的动力核心,正是一汽集团耗时十余年、投入数百亿打造的国产之光。
破局者CA12GV中国首台自主研发V12引擎
2008年,代号CA12GV的6.0L V12发动机在一汽技术中心点火成功。这款被称作共和国长子心脏的引擎,以90°气缸夹角设计区别于丰田皇冠的60°V6结构,最大功率300kW的指标更达到当时国际一流水准。值得注意的是,其型号前缀CA正是China Automobile的缩写,这种命名规则延续至今,成为红旗自主研发的鲜明印记。
尽管有人质疑其与国外技术的关联,但工程师们用数据回应CA12GV采用全铝缸体、可变进气歧管等12项专利技术,仅零件国产化率就达92%。这款最初搭载于红旗L5礼宾车的引擎,如今已成为中国高端制造的名片,甚至出现在外交场合的元首座驾上。
从逆向到超越CA6GV系列的进化密码
红旗H7搭载的CA6GV系列V6发动机,常被拿来与丰田皇冠对比。但细究技术细节会发现2.5L版本采用缸内直喷技术,比原型机节油15%;3.0L版本通过电控双流道涡轮增压,实现扭矩平台拓宽40%。这种站在巨人肩上创新的研发路径,正是后发者的智慧选择。
更值得关注的是模块化设计思路。CA6GV与CA4GC(1.8T/2.0T)共享60%通用件,这种平台化策略既降低成本,又保证了红旗H5、HS5等走量车型的可靠性。某第三方拆解报告显示,CA4GC20TD-32型2.0T发动机的缸体铸造精度达到0.01mm级,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技术自立背后的五百亿豪赌
投入500亿研发发动机值吗?这个曾在网络引发热议的问题,如今有了答案。这笔始于2006年的战略投资,不仅催生出V12/V6/T系列三条产品线,更构建起完整的正向研发体系。长春发动机工厂的柔性生产线可同时混产6种机型,自动化率高达97%,连德国工程师参观后都感叹这是东方版本的斯图加特。
在红旗HS7的3.0T机械增压发动机上,国产化率已提升至100%。其采用的电子水泵、双涡道增压等技术,甚至反向输出到合资品牌。正如一汽研发负责人所言我们不再需要拆解外国发动机来学习,现在轮到别人研究我们的专利。
从质疑到自豪的认知革命
当日本博主拆解红旗H9的2.0T发动机后,其在视频中坦言没有找到预想中的大众EA888痕迹,整个润滑系统的设计甚至比德系更合理。这种认知转变正在全球范围内发生——2023年红旗发动机出口量同比增长240%,其中CA4GC系列成为中东市场的爆款。
从CA12GV到第四代混动专用引擎,红旗用十五年完成了从国产替代到技术引领的跨越。下次当你看到引擎盖上飘扬的红旗标,请记住那不仅是民族品牌的徽章,更是中国工程师们用螺栓与活塞铸就的工业丰碑。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