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全新问界M7这事,搞得挺让人烦。记得我刚订车那会,销售还说4到6周能提到车。结果呢,五周过去了,车还在准备中,什么下车架号还没见到。你说这合理吗?我就觉得不靠谱。
我其实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延迟的事。之前一个朋友买宝马,他说一款X3,订了快两个月,才知道因为供应链的事,原料交付慢了,车子生产线都排了好几周才开始动。供应链的博弈,有时候真和我们想象中差得远。
但你交车慢的责任谁来扛?我在某个车友群里看到,重庆那边投诉很多,说交付了2万辆车,结果几乎都是增程的,纯电基本没提。为什么?我估计是切换生产线不顺,订单排得乱,厂家也不愿意解释清楚。
我去查了个关于问界的报道,头条上有一些纯电车主提车的消息,几天前还是说交付正常。也许不同地区,情况不同?但我那台增程车,已经到提车中心了,等着提,顺顺利利没什么大问题。就我个人感觉,纯电还在慢慢等,六座增程的我倒开了半个月,也没有任何问题。
对比同价位的其他品牌,比如理想、哪吒,提车时间都比问界快得多。有人说,别一杆子打死,生产和供应链的问题行业都遇到,只是问界好像信息传达不及时。
我跟你一样的情况,9月28号订的车,信息还没有更新。而且还听说,有不少买家在问:我这车怎么还没消息?是不是出啥问题了?找销售也没用,反正谁都说没事。投诉?除了重庆那边的车协,没太多渠道能反映问题。
我就想啊,这延迟会不会影响我的摇号资格?今年摇号比较激烈,假如提车一拖再拖,可能就错过几次机会。哎,你考虑过这个吗?我猜测啊,可能厂家订单排得太满,生产线也夹在供应链波折里,迟迟没有批量出货的节奏。没细想过,不过可能是这个原因。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注意到有的网友说,纯电车提得快,因为改为增程后,交付时间拖长了。那是不是,增程的订单排得挤?供应链偏重增程的零件?我知道成本和复杂度不同,但这也许解释了差别。
回头想想,我那朋友修车的时候说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这车,毛病少得很,但生产一堆变数,交付就像买。其实挺真实,只有真车在手才知道,摆在台面上的,都是理想和预期。
你们预计什么时候能拿到车?我查了后续信息,至少还要等个1-2周才能确认。唉,无奈啊。反正我觉得,大家都要有个心理准备:谁能保证,交车不在意料之中?就算如此,交车延误的责任,谁来负责?这个问题,才是让人最郁闷的。
这段先按下不表,但我一直觉得,厂家要多点透明度。不像弄得信息天花乱坠,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提到车。你说,长远来看,能不能把供应链和生产信息公开?让用户安心一些,也少些焦虑。
说句题外话,你有没有想过,购车除了看价格和配置,交付速度也变成了一个隐性指标?我其实没细想过,但可能对未来的购车体验也有影响。毕竟,谁不希望能按时拿到车?你说对吧?
总的说,我这事还在待观察状态。也许,过几天就有消息,谁知道呢?或者,有家公司突然宣布加快产能,那就侥幸了。
你还关心个问题:如果到时候晚了,真的错过摇号,那后面的选择就更难了。到底谁能为这延误负责?我估计,还真得问问厂家底下的供应链方。
反正,这事还是悬着的,没个明确期限,心里总是不踏实。这么一想,我觉得车企要是真的长远发展,就得多关注用户的感受。别看现在技术说得多好,要是交付都被拖住,消费者怎么相信?
你觉得,像问界这种大厂,遇到供应链问题,怎么才能让用户少点焦虑?或者,大家还能有什么办法折中应付?我倒在琢磨这件事时,突然想到,或许未来无人车、自动驾驶都将成为焦点,但都建立在我什么时候能拿到车这个基础上。
交车的时间,像没写完的剧本,突然多了个大悬念。
(这段先按下不表……)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