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与国产电车的差异真的不小

说起特斯拉和国产电车,区别还真不少。咱先从车身材质说起。特斯拉用的是进口优质马氏体钢,而国内电车大多采用热成型钢或者普通高强度钢。特斯拉车身采用一体成型的笼型结构,安全性大大提升。

这进口的马氏体钢可不简单,每吨约一万四千元,属于高端钢材,硬度和强度极高。它的屈服强度能达到1700兆帕,也就是说每平方厘米的马氏体钢能承受17吨压力。这里解释一下,屈服强度就是钢材受到外力时,开始变形的那个临界点,能很好地衡量钢材抗变形的能力。

再看热成型钢,屈服强度大概1300兆帕,每平方厘米能承受13吨压力。普通高强度钢的屈服强度在210到550兆帕之间,通常造车用的高强度钢屈服强度约600兆帕,每平方厘米承受6吨压力。这么一对比,很明显特斯拉车壳用的进口马氏体钢,抗变形能力比热成型钢和普通高强度钢都要强。

对于打算买电车的朋友,首先得关注三电系统,也就是电池、电机和电控,然后车壳强度也不容忽视。毕竟电车动力靠电池,电池受到挤压或撞击可能会燃烧。车壳足够强,在撞击时就能尽量不变形,减少对电池的压迫,降低起火几率。

可现在国内很多消费者关注顺序却反了,先看舒适性配置,像冰箱、电视、沙发这些,接着才考虑三电,关注车壳材质的人少之又少,多数人只看外形。

特斯拉还有个特点,就是大力推行模块化生产。它把配件、线束等零件集成到控制系统中,采用Unboxed工艺,将车子拆解成多个子组件。这么做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能大幅缩短线束长度。特斯拉计划借助新的线束系统结构、线缆专利以及柔性印刷电路FPC技术等,把Model Y车内的线束长度缩减到100米。而普通电车的线束长度大概在3000米到5000米,想象一下,车壳里到处都是扎成捆的电线。要是发生撞击,谁的电线更不容易挤压起火,风险更低,一目了然。

特斯拉的Model Y和Model 3销量常年位居前列,但它们从不宣扬自己遥遥领先。反观国内,却总有人声称自己在造电车方面遥遥领先。到底谁才是真正的遥遥领先呢?这值得我们好好思考,你觉得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