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台里人声鼎沸。“星途ET5,全国首搭地平线HSD智驾!”这个喊声,和咖啡机旁机械的嗡嗡声一样,带着机械与人交融的不安。车门边,几个穿西装的工程师低头讨论,电脑屏幕上反复闪现那个字母组合,HSD——这个陌生,略带未来意味的字母,成了今天的主角。
成都车展并不缺少热点,但今天的热点相当“冷”,冷得像一场权力交接。你或许在想,如果你就在展台中央,是会被“首发全球”、“智驾天花板”这些标签吸引,还是会在四周人群中的细语里捕捉到些许“变天”的气息?
在这个日常被“自动驾驶”与“辅助驾驶”词汇搅动的市场,地平线HSD全球首发车型,确实给了不少人一个“新瓶装新酒”的错觉。但从旁观者的角度,故事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我们拿到的信息链:奇瑞星途ET5正式亮相,地平线CEO余凯出席揭幕,财报披露HSD市占率第一,征程系列方案累计交付破千万套,行业头部地位持续稳固。这些数字和头衔,会让不少传统车企的市场部经理蹙眉,也会让技术圈里的人在私下烧起小炉子讨论两句。但在警戒线外,只有少数人关心HSD的核心技术、产品哲学和实际体验——“它到底能让车好开到什么程度?”
坦白讲,国内智驾市场这几年太多“上半场跑得快、下半场不会踢”的选手。地平线能交付千万套,是个数字奇迹,但也是个“深水区摸鱼”的结果。它意味着能够制造大量的、稳定的方案卖出去,但距离用户真正的“信任”还缺一块砖。此次与奇瑞合作,HSD解决方案主打软硬协同、端到端架构,号称“体验类人”,对于“类人”这词,我历来谨慎。毕竟,人类的驾驶方式,是由一堆错误、妄想、敞篷跑车里的晨曦遗憾和路边摊的毫无章法共同组成,机器能做到的“类人”,无非是减少你的碎嘴,增加你的安全。
理性向来说,现在的辅助驾驶,都是高定制服。无论吹得天花乱坠,到底要落到“好用”与“爱用”两个维度来考量。很多产品,“能用”不代表“好用”,很多系统“好用”也只是早晨开车时减少一声叹气。地平线这次似乎是打通了行业哲学与技术实践的任督二脉——数据里国内首家千万级出货量、10+款车型定点,端到端架构作为新宠,终于让不少“车企选型”变成了一场“赌技术成熟度”的心理战。
案件剖析到这步,可见地平线HSD团队不是简单地满足“能用”,“好用”才是他们的DNA。技术上,采用征程6P旗舰方案,软硬件一条龙打包。用头部车企的话讲——“比拼的是体验闭环,用户信任是终极目标”。这话怎么理解?不是开发团队零点加班不掉头发的问题,而是你能不能在公司楼下停车场,把车开出“网约车司机都点赞”的驾驶风格。辅助驾驶真正的威力,不在参数,在日常。不踩雷、不犯傻、不瞎忙,才是行业进步。这里有点像技术界和刑侦界的共同点:最厉害的解决方案,是让你觉得,一切都像自然发生。
我承认,看到地平线HSD成为国内市场双第一,还真有点恶趣味:头顶一堆数据光环,想必不少友商在朋友圈里默默吃着柠檬片。手里有出货千万套的数据,有行业认知,有用户基础,还有“端到端”的技术名词加持——但这场仗,远没结束。技术产业的黑色幽默就在于此:今天你是头部,明天就可能成了“过时的案例”。运营端和体验端的差距,往往比想象得更大。一如警察破案时,锁定嫌疑人很刺激,但最终能不能给受害者一个说法,才是真本事。
地平线和奇瑞的合作,归根结底,是一场关于“信任感”的追逐。辅助驾驶系统大批量铺开之后,真正决定市占率的,不再是技术标新立异,而是用户是否愿意把家人的命都交给你。曾经有人和我说,自动驾驶是“理工男的童话”,但童话在中国市场只能活一季,第二季总要面对“交付与落地”。也许地平线这一次,能把童话往“生活剧”转型,但到底能不能让市场把天花板变成地板,全看今后的故事。
站在展台角落,冷看人流,我常会有一点冷峻的自嘲:“技术进步总是快,但人类信任看得慢。”我们把智能化产品交付市场,交付给那些在雨夜、拥堵、家庭出行的千百种真实里,却要让每一位司机都觉得,噪音没变大,风险变小了。数据和荣誉归功于研发团队,但体验的盲区,往往埋在司机的心理反应间。有时,人们对“辅助驾驶”信任,看似建立在技术参数上,实则建立在一次次“啥事没有”的用车日常里——这才是苦涩且真实的“智驾”天花板。
也许今天的成都车展,只是地平线HSD新故事的序章。之后技术会没完没了迭代,车企和智驾公司会权衡着成本、体验和安全感,一次次把“好用”与“爱用”做加减法。最关键的是,市场真的愿意把命运交给国产智驾吗?直到你某一天,在雨夜里坐进这台星途ET5,才懂那个“体验类人”是虚是实,是突破,还是铺垫。
说到底,新爆款来了,但爆款起飞之后,我们还该问一句:你愿意让算法决定你的下班路线和安全感吗?还是会怀念那些错过绿灯后骂一声自己“愚蠢”的日常?智能进化是好事,但人性往往不那么好用。你觉得,辅助驾驶的“天花板”到底离我们还有多远?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