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怎么知道别人每天卖多少车?”中汽协戳破汽车销售数字戏法

数字戏法终于玩不下去了。

在7月11日上海举办的“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付炳锋一句尖锐的质问撕开了行业的遮羞布:"企业如何知道别人每天卖多少车?"

这声质疑,像把锥子,刺破了汽车销量周报浮肿的皮囊。

“企业怎么知道别人每天卖多少车?”中汽协戳破汽车销售数字戏法-有驾

而当我们掀开这层表皮,更多溃烂的营销创口正渗出脓血——从周销榜的虚火,到大定数据的魔术,再到形形色色的数字戏法。

不是周报不好,而且被玩坏了。周报里的数字游戏的荒诞早已显露端倪。

付炳锋表示:“有了周榜单的发布,是不是还要来日榜单?这个严重误导、歪曲行业运行的事实情况。企业是如何知道其他企业每天卖了多少车呢?所以这个一听就是站不住脚的。”

中汽协在2025年3月的《关于规范企业数据发布的倡议书》中明确提到,周销榜“数据来源不明,引发舆论误读,扰乱行业秩序,加剧‘内卷式’恶性竞争”。例如,部分车企利用周榜进行攀比宣传,将竞争焦点从技术创新转向短期数据比拼。倡议书发布时,某新势力品牌营销部连夜撤下二十多张预热海报。

但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另一种数字魔术正在展厅里上演。某新造车企业上季度宣称"上市三日获十万大定",却被媒体扒出后台系统将试驾预约、甚至官网浏览都计入了"意向金"数据池。

这种注水表演正蚕食行业信用根基,某地消协收到的购车投诉中,三成与"大定退款纠纷"相关,有位消费者展示的合同里,"大定"二字后面竟跟着米粒大小的"可退"标注。

营销的狂欢正在催生更多畸形产物。南方某车企去年推出的"999公里超长续航"宣传,在冬季实测中缩水至不足500公里,技术人员私下苦笑:"实验室轮胎都抽成真空跑的"。

更荒唐的是自动驾驶的话术竞赛,某品牌将L2级辅助驾驶包装成"城市领航系统",导致多起用户误操作险情。

“企业怎么知道别人每天卖多少车?”中汽协戳破汽车销售数字戏法-有驾

这些营销泡沫堆积的幻象带来了信任危机。

腾讯营销洞察(TMI)联合增长黑盒发布的《2025汽车行业视频号创作者营销白皮书》显示,消费者对于车企商业化内容的抵触心理在逐步增加,头部KOL的信任背书减弱。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报告揭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投诉量急剧上升,反映出车企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信任危机日益严重。

7月10日举办的2025中国汽车论坛的闭门峰会,在讨论“反内卷”措施时,与会者指出车企滥用“大定”数据已演变为行业毒瘤。

在闭门峰会流传出的自律公约附件里,新增了"禁止混淆大定小定"的条款,违规者将被切断行业数据共享通道。

“企业怎么知道别人每天卖多少车?”中汽协戳破汽车销售数字戏法-有驾

这次会议,像一记重拳打在营销魔术的命门上。

据说,本次论坛上,某新势力被迫撤下展厅里"首周大定破万"的灯箱,换成实打实的上险量数据。

但整治的阻力,可能比想象中更大,某车企高管曾在私下抱怨:"现在不吹大定,投资人电话第二天就追过来了。"

不老老实实整治会怎样?

某品牌在东南亚因低价倾销被罚一事已成教材式案例,新出台的"出海黑名单"制度更狠——违规者将被切断银行贷款和物流通道。

当某品牌在东南亚将国内那套"周销冠军"话术复制粘贴时,立即遭到当地经销商集体抵制。

"他们拿着翻译软件问我:上周第一这周第三,是不是质量滑坡?"驻外经理的吐槽透着无力感。

更严峻的是,欧洲监管机构已着手调查中国电动车的续航标注问题,那些在国内惯用的"理想工况"数字,可能换来的是天价罚单。

荒唐不荒唐?

“企业怎么知道别人每天卖多少车?”中汽协戳破汽车销售数字戏法-有驾

付炳锋在论坛大屏展示的淘汰企业名单上,某家去年此时还在大搞"72小时大定狂欢"的品牌。讽刺的是,其破产清算时审计报告显示:营销费用占研发投入的300%。当法院拍卖会上,那批印着"周销冠军"的易拉宝以废品价成交时,数字戏法的终局显得格外滑稽。

这次论坛,预示着数据戏法到了正式退场时刻。会场上,某车企掌门人悄悄拆除了营销中心的实时数据大屏,换成专利墙。墙上最醒目的位置挂着第三代固态电池的认证证书——那上面没有任何炫目的数字,只有德国TÜV认证的蓝色钢印。

在这个见证过太多营销泡沫破灭的夏天,或许只有钢印压出的凹痕,才能承载中国汽车真正的重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