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晚上好!
F1美国站排位赛结束,
这速度与激情的盛宴,
看得人肾上腺素飙升!
维斯塔潘这小子,
简直是开了挂,
冲刺赛排位杆位、冲刺赛冠军、正赛排位杆位,
冠军好像就在眼前了。
凌晨3点正赛,
还有啥看头?
咱来唠唠。
先说说维斯塔潘,
真·年度最佳逆袭剧本。
谁能想到,
欧洲赛季收官战蒙扎站,
他还被看作是年度冠军的“局外人”?
荷兰站后,
落后皮亚斯特里104分,
红牛赛车当时也不给力。
结果呢?
维斯塔潘开始了他的表演,
蒙扎、巴库,
连下两城。
新加坡站,
顶住迈凯伦双雄的压力,
拿个亚军。
美国站冲刺赛,
直接夺冠。
皮亚斯特里和诺里斯,
在第一弯就上演了“兄弟阋墙”,
双双退赛,
维斯塔潘和皮亚斯特里的分差,
直接缩小到55分。
55分听着不少,
相当于两站冠军的积分总和。
但红牛赛车现在是全能型选手,
各种赛道都能跑,
维斯塔潘的状态也爆棚,
年度冠军的悬念,
又回来了!
今早排位赛Q3,
最后飞驰圈没跑好,
还是领先0.25秒拿下杆位,
实力碾压!
如果明天正赛顺利,
他和榜首的差距就只有38分了。
后面还有5场大奖赛和2场冲刺赛,
积分多多,
年度冠军,
还真不好说。
再说说1号弯,
奥斯汀赛道的“百慕大三角”。
冲刺赛已经证明,
这地方就是个“风暴眼”,
啥事儿都能发生。
陡坡发夹弯,
事故高发区。
入弯宽敞,
弯心拥挤,
走线选择多,
防守难度高。
常规线路入弯,
内侧容易被超;
贴太近弯心,
出弯速度慢。
迈凯伦双车,
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诺里斯守住内线,
出弯被迫走外线;
皮亚斯特里想切内线,
旁边车太多,
直接撞到霍肯伯格,
引发连环事故,
两辆迈凯伦加上阿隆索,
集体退赛。
斯特罗尔也来凑热闹,
想超奥康,
刹车锁死,
撞上奥康,
一起退赛。
1号弯,
真是刺激!
明天凌晨发车,
更热闹!
提到迈凯伦,
不得不说他们这次的“数据丢失”。
皮亚斯特里和诺里斯的碰撞,
不仅仅是退赛,
更重要的是,
他们失去了正赛的关键数据。
冲刺赛周末,
只能靠周五的自由练习。
排位赛和冲刺赛,
数据收集时间太少。
练习赛表现不错,
但冲刺赛第一弯都没过去,
正赛模拟数据直接缺失。
红牛、梅赛德斯等对手,
都通过冲刺赛收集了数据。
维斯塔潘冲刺赛抱怨赛车尾部不稳定,
车队排位赛前紧急调整。
排位结果证明,
红牛至少把赛车调校到了更适合维斯塔潘的状态。
迈凯伦如果也有问题,
只能正赛开始后才能发现。
这就像考试前没复习,
临时抱佛脚,
风险太大!
法拉利,
排位赛前,
没人看好。
但勒克莱尔和汉密尔顿的表现,
让人眼前一亮!
勒克莱尔Q3表现出色,
只比诺里斯慢了0.006秒,
排第三;
汉密尔顿也只慢了0.1秒,
排第五。
诺里斯和维斯塔潘差了0.3秒,
差距有点大,
勒克莱尔和诺里斯的差距,
可以忽略不计,
汉密尔顿也差不多。
法拉利竞争力明显提升,
可能不仅仅是调校的成功,
更可能是赛车性能的提升。
去年勒克莱尔和塞恩斯,
在这里包揽冠亚军,
他们都不是从头排发车。
那场比赛的关键,
是他们起步阶段迅速抢占了领先位置。
法拉利也没想到,
赛车在“无尾流干扰的干净赛道”这么强。
今年,
他们或许也需要一次强势起步。
勒克莱尔认为,
现在两位车手都在赛道的“干净侧”,
他们有机会在开赛时直接超车。
美国大奖赛,
可能是法拉利最有希望登上领奖台的一次机会。
赛道边界,
容易被忽视的关键因素。
美洲赛道考验全面:
S1高速弯,
S2重刹区,
S3技术弯。
鼓励“轮对轮”缠斗,
尤其12号弯之后,
肯定有激烈攻防!
缓冲区提供容错空间,
但也让“压线”、“越界”成为常态。
攻防中驶离赛道获得优势,
赛事干事的判罚会改变比赛走向。
冲刺赛中,
安东内利切入贝尔曼内侧,
贝尔曼为了守住位置四轮都出了白线,
被罚10秒。
没有直接对抗,
车手也可能因为失误频繁越界被罚。
19号弯,
对“保持在赛道边界内行驶”的要求非常严格。
三次超出赛道边界,
收到警告,
再犯就要罚时。
这个细节,
可能决定名次。
美国大奖赛正赛,
北京时间20日凌晨3点!
熬夜看比赛的,
记得来看战报!
各位觉得,
这次美国大奖赛,
谁能笑到最后?
维斯塔潘一路领先?
法拉利逆袭?
评论区聊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