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场的一隅,六台日产劲客安静并列。阳光落在车顶,擦得锃亮的漆面反射着些许无奈。每一台劲客的车头都对着大门,宛如等待久未归家的主人。环顾四周,偌大的展厅,人影寥寥,与这六台车氛围相得益彰,比起高端豪车区络绎不绝的询问,这里更像一个被遗忘的角落。我总忍不住琢磨,下一个走进来的顾客,是不是有机会刷新劲客本月的“销售奇迹”?还是说,这六台,就是劲客最孤独的“幸存者”?
如果你就是这家4S店的销售,面对店里最孤独的型号,只卖出六台,这六台还是分到全国上千家门店的数字,你打算怎么给劲客找个好归宿?还是干脆不理它,就让这些库存车在角落自生自灭?数字里的冷意,是任何安慰都骗不过的现实。
劲客,合资入门级SUV里的老面孔,2017年刚入场,还算体面。彼时合资小型SUV市场热度正高,本田XR-V和缤智牢牢把控头把交椅,劲客也能挤进前三。月销一万多台的光景,谁都没想到有天销量会被个位数按在地上摩擦。不过,热门不过三年,未曾想到的是,一夜之间,盛极而衰。
几组冷冰冰的数字写尽了它的沉浮:2017年上市当年,三个月销量破万,年底数据还不错;可你再掀开后面的统计,2018年销量突然下滑21.98%,2019年再卖4.5万,2020年掉到2.9万,到了2024年,全年的总销量只有9521台。如今,月销6台,既有点像笑话,又像行业里的警示录。
劲客不难看——V-Motion大嘴、海外Kicks同款设计,两个字:合格。车身尺寸4312*1760*1613,轴距2620mm,作为小型SUV扎堆市场,劲客的定位无懈可击。动力1.5L自吸,CVT变速箱,一切为了通勤与经济性服务。指导价8.98万-10.38万,合资车里性价比尚可。
但日光之下,从未新鲜。劲客的辉煌,建立在两个前提上:当年合资小型SUV选择少,而且那时很多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不信任仍根深蒂固。彼时的口碑舆论:国产SUV油耗高、驾驶体验糟糕、不靠谱。劲客呢?动力虽然肉,但好歹省油,CVT无级变速箱更是开不坏的象征。那些只想代步的年轻人,反正预算有限,求个皮实耐用——劲客正好切合。
市场不会因为谁的温柔而手软。新能源大浪一来,劲客以及一众燃油小型SUV们,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别说对手来“厮杀”,更像是下一场产业地震把你家直接“沉了”。新能源五菱、海豚、比亚迪、元UP、缤果……同价格段,个个凶神恶煞,颜值、配置、动力、节能拉满。
烧油的劲客再怎么省,每公里也要五六毛钱。如今家里随便装个充电桩,电车一公里三四分钱,日子久了用户不是傻子——明面上便宜,真实账单更赤裸。而劲客的保养成本再省,也比不了纯电车几乎“零保养”的新账本。
再说好开。老实说,1.5L加CVT放在十年前算顺手。可为什么电车刚踩踏板就有反馈,推背感立见?燃油动力怎么都比不上电机的直接。零百加速不是劲客的错,但0-60km/h这种城市路段,连加油都没它快。
性价比?劲客看似不足九万的门槛挺诱人。然而本田缤智早就涨价上天,国产电车正好反其道而行,一样的钱配置、空间、科技感一箩筐。用户是用脚投票的:你一边喊着“便宜”,一边看着对面大礼包,谁不会犹豫?
有意思的是,在台湾市场,同样的劲客售价能卖到16万人民币,手拿心头想说祝贺可又觉得心头凉飕飕。究竟是台湾消费者太寡淡,还是大陆市场竞争太残酷?一海之隔竟是两套游戏规则,这世界对车型的厚爱有如赌桌:有人天生注定满载而归,有人则只配成为炮灰。
劲客,有没有错?并没有。它被带着时代的印记出生,却必须为新潮流的变革退场。被新能源碾压,更像是一场技术层面的政治清算。硬要评价,劲客之死,也许不是被“杀死”,而是被“边缘化”,一点点蚕食掉最后的角色。当年它杀入前三,如今黯然退场,这世界本无死敌,只有新物种进化的合理性。
有些人喜欢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来归因,这句老话有它的无情,但市场的反馈,容不得太多温情脉脉。凡事总是如此——不是谁太差,只是谁更合时宜。
至于劲客何去何从?无非两条路:要么痛快地变纯电,加入新能源大军重披战袍;要么就坦然告别,把位置让出来,别让自己成了橱窗里的老照片。有时候想想,也许卖6台的劲客,比起被死死吊在销量排行榜末尾的别的车型,倒多了几分体面。起码,它可以静静看着世界喧嚣,默默见证物种更迭的速度。
又或许,这场关于“劲客是谁杀死”的讨论,最应该让我们反思的,是它曾经的胜利到底靠的是什么?如果你是当年劲客的第一批车主,如今站在新能源展车前,你会不会也觉得,自己其实不仅仅是见证一款车的兴衰,而是看到了整个汽车江湖的风向飘忽不定?今天的劲客,明天还会是谁?【你会期待燃油小型SUV有翻身的一天,还是默许它们就此进博物馆?】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