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订阅制”的妖风从手机软件一路刮到汽车行业。方向盘上的转向灯拨杆、座椅加热、甚至车辆动力——这些本该出厂自带的配置,如今竟被车企拆解成“增值服务”,明码标价二次售卖。消费者花钱买完整车,还得为“基础功能”反复掏腰包,荒诞得让人笑不出声。
案例一:特斯拉的“拆了再卖”戏法
2023年9月,特斯拉推出焕新版Model 3,以“极简设计”为由取消了方向盘转向拨杆,改用中控屏触控和方向盘按键操作。结果呢?车主们集体吐槽:方向盘打满时根本摸不准按键位置,环岛变道手忙脚乱,安全隐患肉眼可见 。
更绝的是,2025年8月,特斯拉“幡然醒悟”,宣布新款Model 3重新标配转向拨杆,却对老车主甩出一张“改装价目表”:加装费2499元!
讽刺点拉满:
拨杆本就是行业百年标配,特斯拉先“创新式阉割”,再“补救式收费”;
官方嘴上说“倾听用户”,实际让老车主为设计缺陷买单 。
案例二:宝马、大众的“硬件绑架术”
如果说特斯拉是“减法收费”,宝马和大众则玩起了“硬件预埋+软件锁死”的套路:
宝马座椅加热订阅制:车已自带加热丝,想用?每年交1184元!舆论炸锅后被迫取消,但“先装硬件、后卖解锁”的算盘已暴露无遗 。
大众“马力税” :英国ID.3车主发现,228马力被锁死,解锁需月付16.5英镑或一次性交649英镑。更坑的是,保险公司按“出厂马力”算保费——不付钱,性能阉割+保费照交;付了钱,纯纯被割韭菜 。
车企的“遮羞布”与消费者的真相
车企辩词:
“软件定义汽车是趋势!”
“订阅制提供灵活选择!”
现实打脸:
安全底线遭践踏:转向灯、换挡等涉及驾驶安全的功能,必须符合“盲操易触达”的行业铁律。特斯拉取消拨杆后,事故风险陡增 ;
成本转嫁玩双标:座椅加热硬件成本早算进车价,订阅费纯属“重复收费” ;
用户毫无选择权:宝马取消订阅后,车主硬件钱照付却用不上;大众车主则被迫“交钱或认栽” 。
真正的创新,是像智能驾驶或车载生态这类增量价值,而非把雨刮、转向灯这些基础配置拆出来“零卖”。当车企用“科技感”包装“套路感”,用“订阅制”掩盖“贪婪病”,透支的不仅是用户信任,更是行业底线 。
哪天连方向盘都要“月付解锁”,开车会不会成了富人的特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