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旅行车这事,在北汽和华为的鸿蒙智行可不是拍脑袋决定的。2025年9月16日,享界S9T这台新车露脸,定价30.98万到36.98万,一开预订就收获7500台订单,直接把人看懵了。说起来,这台车的来头比你想得有意思——北汽本来想继续玩SUV,毕竟这玩意儿销量稳、口碑好,填补问界M9和尊界之间的价位正合适。结果余承东愣是“不走寻常路”,咬死要造旅行车。最后两家达成一致,把这台“偏门”的S9T推向市场,看起来挺任性,实则深思熟虑。
你得承认,鸿蒙智行这些年在SUV上确实杀疯了。问界M5、M7、M8、M9堆了一排,智界R7、尚界H5也都是SUV阵营。这批车狂卖了27万台,轿车那边只有两万出头,可谓是一边倒,典型的路径依赖。毕竟问界M5和M7点燃了头一把火,大家自然而然觉得复制下去稳稳的。
但问题就是拷贝得太顺了,轿车线严重缺位,品牌调性全靠SUV撑着,怎么看都不够全面。市场结构也能说明问题,轿车这六年只掉了不到3个点的份额,SUV涨得是挺快,但轿车还牢牢占着半壁江山。重点是,比亚迪秦、汉,小米SU7,小鹏MONA M03这些自主品牌在轿车市场的冲劲,一个也不比SUV差多少钱。新能源车时代,轿车线要是掉队,就是品牌天花板迟早撞上。
这下旅游车成了突破口。头几年,中国消费者见到“旅行车”都要摇头,嫌弃车身太长、太平、价格还贵,没人买账。燃油车时代,这种车的定位,得是真爱玩家才点头。可轮到新能源,风水轮流转了。
电动车讲究空间,车轮都往外蹭,“四轮四角”设计让座舱面积极限拉满。结果就是一旦车长超过5米,车头和车尾缩得不协调,整体比例看着别扭。智界S7、享界S9、小鹏P7都中招了,小米SU7甚至不惜拉长车头,为了颜值硬生生牺牲了空间。旅行车反倒借着这设计,把屋顶拉长,尾部一顺到底,空间提升、外形协调,一举两得。极氪001、新款P7、007 GT都吃到了旅行车的红利,销量摆出来,市场认可度妥妥的。
旅行车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轿车,风阻低、能耗省、操控好,电池续航直接拉满。而且空气悬架技术一加持,底盘抬高,跑个烂路、石子地也不怵,功能性赶上SUV,还不像SUV那样傻大粗。说起来,电动车的技术升级正好把旅行车的缺点变成了优点,真跟变形金刚似的,合成一体这胡子一撸,说干就干。
而这次S9T的诞生,余承东不是头脑一热,是吃透了行业变动。SUV赛道再宽,也没法永远靠内卷起飞。中国新能源车要是真盯住轿车,品牌天花板直接突破。旅行车正好避开传统轿车短板,把空间利用最大化,外形又容易出彩,动力也能打。关键这赛道还没那么挤,余承东“曲线救国”,选的就是差异化之路,用旅行车切进新能源轿车这个大盘,属于精准一刀。
再说回这台享界S9T,首发订单量碾压基础轿车,市场反应没得挑。虽然定价不能跟几十万级的SUV媲美,但在鸿蒙智行的轿车阵容里已经够扎眼。旅行车能否成为新爆款,谁都不好下定论,但起码证明这种形态在中国市场有了新弹性,不再是原来那个“冷门选手”。
说到这里,其实S9T的意义不仅在销量,更关键是它带动鸿蒙智行从产品线到品牌结构的破局。你可以想象,如果这波旅行车彻底打通,鸿蒙智行不光能稳住SUV的阵地,在轿车领域也能立住脚。年销量干到百万,不能只靠越野和大家伙,空间、操控、颜值都得有新思路。
现在中国新能源车企越来越讲细分,各种“跨界”组合层出不穷。谁能找到下一个市场空白,谁就能拔头筹。旅行车这种夹在轿车和SUV之间的形态,正好满足一众“既要空间又要操控”的年轻人,还有喜欢自驾、露营的车主。有SUV的实用,更有轿车的灵活,怎么看都能讨好一波新用户。
再看看其他牌子的响应,比亚迪也在琢磨类似的形态,小鹏、小米、极氪都动过心思。像小米SU7为颜值牺牲空间,极氪001狂卖不是没原因。旅行车在新能源平台下,就是把以往的设计痛点通通变成新卖点。只要定位和定价合适,这条赛道从“小众”变“大势”,没准就是下一波热点。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新能源用户越来越看重个性和功能性,光靠大空间和高座位不够吃香。大家都想要“又能拉货又能装人”的全能型,正中旅行车下怀。加上智能座舱、新一代辅助驾驶,体验感水涨船高。享界S9T上线,未必马上成为爆款,但填补鸿蒙智行轿车线的缺位,步子已经迈出来。
回头看这起源,余承东的坚持,不只是赌一把小众市场,而是深挖新能源轿车的成长型机会。他和北汽这一波合作,既刷新了行业认知,也让鸿蒙智行从“惯性扩张”切换到“差异突破”。用旅行车做突破口,是中国车市结构性机会的具体体现。
结尾一句,理想很丰满,赛道很拥挤,谁能在“冷门”中杀出一条血路,才是真的赢家。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