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季度财报看全球车企格局,比亚迪等中国车企为何韧性更强?

2025年三季度财报成为观察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变化的重要窗口。数据显示,跨国车企普遍面临利润压力:保时捷意外亏损近10亿欧元,奔驰净利润同比下降30.8%,日产陷入巨额亏损。相比之下,中国车企却展现出强劲韧性,比亚迪前三季度以326万辆的销量跻身全球前五,与第四名的福特仅差5万辆;长安汽车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3.36%。这种东升西降的业绩对比,反映了全球汽车产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

从三季度财报看全球车企格局,比亚迪等中国车企为何韧性更强?-有驾

深入分析可知,跨国车企当前正为战略转型付出高昂代价。大众集团坦言业绩受到75亿欧元额外负担的拖累,包括美国关税影响、产品战略调整等支出。据日媒统计,日本七大车企因美国关税政策合计损失高达1.5万亿日元。宝马公司也表示,关税使其汽车业务利润率降低了约1.8个百分点。这些外部因素显著制约了跨国车企的盈利空间。

反观中国车企,其稳健表现源于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持续的研发投入夯实了技术基础,比亚迪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达437亿元,同比增长31%,而大众、宝马的研发费用则出现下降。同时,中国车企的出海策略已从简单出口升级为本地化运营,比亚迪在柬埔寨建厂,长安汽车泰国工厂投产,这种“本地化生产、本地化销售”模式有效降低了贸易壁垒影响。今年1-9月,比亚迪海外销量同比增长132%,达70.16万辆。

从三季度财报看全球车企格局,比亚迪等中国车企为何韧性更强?-有驾

在电动化转型方面,中国车企也展现出明显优势。前三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总销量比重已达46.1%,长安汽车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9.72%,成为业绩增长主引擎。而大众集团则坦言,低利润率的电动汽车产量增加影响了整体业绩。这种差异化表现凸显了中国企业在产业变革中的先发优势。

当前,全球汽车业正处于关键转折点。奔驰计划到2027年每年节省50亿欧元,日产甚至出售总部大楼以应对挑战。而中国车企凭借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和坚定的电动化战略,已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这场变革远未结束,但三季报的数据差异已然表明,战略选择的不同正直接体现在企业经营业绩上。中国车企展现出的韧性,正是其前瞻布局与坚定转型的战略回报,也为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重塑提供了重要启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