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电摩定价十二万,性能提升,续航焦虑依旧

摩托车涨价了,还是你心里的那辆车吗?有一天,你走进一家车店,发现一辆本田WN7电摩,新车挂着“约12.6万元”标签,你会不会皱下眉头,然后眨眨眼——这是在卖摩托车还是在卖新款房车了?本田16万,是不是把我们这些拿着几千块预算,想要实现街头小梦想的骑手都劝退了?

你会花12.6万买辆电动摩托吗?我们先别急着喊贵,想象一下,这辆电摩给了你什么?先是18kW最大功率和超130km续航,再有一套未来感十足的外观单臂悬挂、双碟刹,仪表板还能导航、找充电站。电摩圈大多数时候都是小体量、低功率,跑个郊区电就不见了。忽然间来了个“700cc性能”等效的电摩,不怕你催油蹿出去,也不怕你半道趴窝。可是,新鲜感过去,价值感真能撑得起这价格吗?

动力这事谁都不能糊弄。18kW的额定功率和68kW的峰值功率,跟同级油车本田Hornet 750说性能相当。说实话,电机毋庸置疑加速更强,发力也更均匀。可咱骑摩托,不光图个瞬间的冲刺,玩的是续航和长途的持久战。一块不可拆卸锂电池——超过130公里的续航,是很给力没错,但你真出去跑个长途,有几个骑友不心里虚?快充也好,慢充也罢,等在路边守着电量一点点爬上去,这种体验就像是出门旅游突然发现钱包只剩下10块钱,一路小心翼翼,怕踩到雷。

说到底,我觉得摩托车不是简单的代步,它是某种生活态度。你愿意掏十几万买电摩吗?大多数人的答案是“做梦去吧!”欧洲先预售,15000欧元是本地骑手(有些补贴加地方政策)能承受的价格,但中国市场不同,摩托车首先是一种情怀,它跟汽车不一样。一线城市限行限购,“摩圈”原本就小。数量不多,价格又高,摩托从头到脚都带着浓烈的“自主玩乐消费”气息。等你骑着两三万的油摩,去山里撒野,烧汽油的火热能量扑面而来。12万买电摩,这股风你真能接住吗?

还有就是油摩和电摩本质体验的差异。油摩起步、转速、排气孔轰鸣,能给人活力的感觉。电摩开起来就像“安静的暴力”,倏地一下出发,却没有那种机械共鸣。有人喜欢那个感觉,而有人觉得丢了魂——这不是吹毛求疵,而是一种骑行文化的差异。你说未来电动化有没有可能取代所有油摩,我们当然知道市场趋势不可逆转,但它顶天算一种新的分支。你骑着电摩去环游中国,总担心续航、电池、不方便,结果骑得不痛快,还随时为找充电口发愁,人嘛,出来最重要的就是自在。

本田这招,我觉得有点像在宣告:电摩要翻身做主人了。你要是觉得油摩落后了,电摩把性能堆到天花板水平,续航也拉高——努力围绕人们觉得电动“不行”的地方狂补短板。这很聪明,但可惜,电摩价格高,油摩体验派更看重乐趣,而不是仅仅性能参数。你愿意18kW顶着风出发,却不见得愿意交12万块钱去喝电。油摩小排量入门,动力刚好,到处都能玩;电摩你花那么多钱,最终还得被条件限制,何苦为难自己呢?

再说“说说未来感”,自动仪表、导航、智能联网,什么RoadSync、什么TFT屏,五花八门。其实,这些都是试图说服你花钱的“附加值”。你驾驶摩托车是为了屏幕吗?是为了导航吗?还是为了吹风感受路边的风景?如果你觉得路上需要随时查导航和充电站,那你干嘛不直接开汽车呢?摩托本就简约、直接,仪表固然是一种进步,可车的核心是不是真的值钱,不是看仪表估。大家想的还是“性能、续航、价格”这铁三角。仪表再花哨,能解决你充电焦虑吗?能让你多跑一百公里吗?答案都是“不能”。

有人说这款车本不是普通两轮车的替代品,是可以带来很多乐趣的运动车型。乐趣,这事就见仁见智了。你首年上线,首批交付要等到2026年初,谁知道两年后电摩技术又卷到什么程度,说不定同样钱能买到更轻、更远续航、更好配置的产品。你现在预售,买的是“信仰”,是“未来”,是“本田大牌”,可这些东西真的能转化为消费动力吗?也许能收获一波“发烧友”的尝鲜,但对普通骑士来说,12万块就是12万块,这钱不是说掏就掏出来的。

本田电摩定价十二万,性能提升,续航焦虑依旧-有驾
本田电摩定价十二万,性能提升,续航焦虑依旧-有驾
本田电摩定价十二万,性能提升,续航焦虑依旧-有驾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进军中国市场可能性。你问会不会进入中国?我觉得,本田不会放过这块巨蛋。中国两轮市场潜力巨大,高端电摩也有疯狂发烧粉丝。可是真正决定一个产品能不能“活下去”,不是市占率,也不是品牌效应,而是“中国的路况、国情、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你丢个高端电摩进来,谁买呢?城市骑摩托已被严管,出城续航还紧巴,充电又费劲。很多人骑摩托是为了开心、为了放松,乐在其中。以这样的价格和定位进来,不仅是抢占技术高地,更是一次消费心理的赌博。你要问我怎么看,我就说一句:电摩想要在中国市场立住脚,价格得下来,体验还得提高,否则是小众发烧友的道场,而不是全民项链的钱袋子。

或许我这翻话,听起来像是在吐槽,但其实我是替大家实实在在算账、问问题。十二万不便宜,电摩技术在进步,本田能够推出WN7,是顺应趋势、是敢于探索;可价格、体验、文化——这些横亘在那里,需要真刀真枪的解决。未来摩托车什么样子,不是世界巨头说了算,是骑手用脚投票,说了算。

现在问题来了,你要是真有这么多预算,是选油摩的机械情怀,还是选电摩的科技未来?你会不会为一辆高性能电摩投票?你会不会常年为充电站发愁?你会不会在路上真能体会到“风的速度”?你又会不会想起那一年骑着小排量油摩钻山逛道的畅快?这些问题,说白了,只有你自己才能给答案。而我的答案是,保持清醒,做好选择,别为风买单,为自己买单。这才是摩托人的自由和乐趣。

本田电摩定价十二万,性能提升,续航焦虑依旧-有驾
本田电摩定价十二万,性能提升,续航焦虑依旧-有驾
本田电摩定价十二万,性能提升,续航焦虑依旧-有驾
本田电摩定价十二万,性能提升,续航焦虑依旧-有驾
本田电摩定价十二万,性能提升,续航焦虑依旧-有驾
本田电摩定价十二万,性能提升,续航焦虑依旧-有驾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