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在发布会上调侃"余总有个绰号叫余大嘴"时,现场爆发的笑声背后,藏着一段传统车企与科技巨头碰撞的硬核故事。这款起售价仅15.98万元的尚界H5,承载着GL8的舒适、桑塔纳的可靠、华为的智能,更背负着余承东近乎苛刻的"鸿蒙智行标准"——这个被团队私下称为"磨刀石"的男人,曾让上汽工程师们推倒原方案重新来过。
"余大嘴"的严苛要求:从玩笑到行业标杆
"大嘴"这个江湖绰号在余承东身上从来不是贬义。当上汽首次提交尚界H5方案时,华为消费者BG掌门人直接给出了"不及格"的评判。据贾健旭透露,合作初期双方经历了近60天的激烈拉锯,华为对智能座舱响应速度的毫秒级要求,对传统汽车工程师而言近乎"吹毛求疵"。
但正是这种近乎偏执的标准,倒逼出了后来被团队戏称为"四大护法"的产品特质。上汽工程师们从最初的"难以接受"到主动将"余承东标准"列为产品核心指标,甚至给这位严苛的合作伙伴送上"磨刀石"的外号——既是对其打磨产品态度的认可,也暗含被"折磨"的苦笑。
四大素质锻造记:GL8舒适+华为智能的化学反应
尚界H5最终呈现的四大核心竞争力,堪称汽车工业的"跨界混血儿":上汽三十年的底盘调校功力赋予其GL8级的魔毯舒适性;华为乾崑智驾ADS4系统带来L3级自动驾驶的降维打击;德系血统的桑塔纳级可靠性验证体系确保品质底线;而最特殊的"第四元素",正是余承东提出的"鸿蒙智行不做则已,做必精致"的产品哲学。
市场用真金白银投出了信任票——开启预订后顶配版占比高达75%,16万张订单中有超过12万用户选择了搭载完整华为智能驾驶方案的版本。这个数字印证了贾健旭的判断:"年轻人既要豪华舒适又要尖端智能,还要亲民价格,我们做到了。"
两个月磨合战:当传统车企遇上科技公司狼性文化
回溯那段"推倒重来"的日子,上汽团队经历了制造业与互联网思维的剧烈碰撞。华为要求车机系统冷启动速度必须快过智能手机,座舱语音响应要像Siri一样灵敏,这些在消费电子领域司空见惯的标准,对车规级产品却是巨大挑战。
但正是这种"铺天盖地"与"顶天立地"的战略互补,催生了15.98万元起售的行业奇迹。上汽的规模化制造优势摊薄了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的硬件成本,而华为的科技赋能让这款经济型SUV拥有了越级战斗力。贾健旭总结这段合作时意味深长:"老余的要求就像鲶鱼,逼着我们突破自我设限。"
"大嘴"哲学的启示:没有高标准何来真颠覆
余承东的"大嘴"本质是技术代差思维的具象化。当传统车企还在讨论配置堆砌时,华为直接重构了智能汽车的价值坐标系——用户不会为"够用"买单,只会为"惊艳"付费。尚界H5的成功印证了跨界创新的黄金法则:制造底蕴与数字科技的化学反应,往往诞生于最严苛的标准熔炉中。
正如贾健旭在发布会上的结语:"我们做到了老余的要求。"这句话背后,是中国汽车工业在智能时代交出的一份新答卷——用科技公司的锐度打磨传统制造业的厚度,最终让旗舰智能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