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急刹车,年销目标猛砍90万辆,新能源市场要变天?

最近,车圈里有个事儿大伙儿肯定都听说了,那就是咱们国内新能源车的领头羊比亚迪,突然来了个“急刹车”。

原本定下的2025年要卖550万辆车的宏伟目标,一下子就砍掉了90万辆,调整到了460万辆。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90万辆,基本上相当于把小米、小鹏和岚图这几家新势力车企一年的销量目标给打包拿走了。

很多人心里就犯嘀咕了,这是怎么回事?

比亚迪急刹车,年销目标猛砍90万辆,新能源市场要变天?-有驾

比亚迪这么猛的势头,怎么说放慢就放慢了?

是不是市场出了什么问题,还是说整个新能源车行业要变天了?

今天咱们就坐下来,用大白话好好聊聊这背后的门道。

首先,咱们得明白,比亚e迪做出这个决定,不是拍脑门想出来的,而是基于实实在在的数据。

我们来看看账本,今年一到八月份,比亚迪总共卖出去了286万辆车。

这个成绩单拿出来,可以说是相当亮眼,在全球范围内都找不到几个能打的对手。

但是,咱们得对比着那个原先的550万辆的全年目标来看。

这时间都过去大半了,任务完成得还不到一半,任谁来看,都知道想在剩下的几个月里完成剩下的任务,那压力得有多大。

这就好比一个长跑运动员,前半程跑得飞快,但到了后半程发现体力有点跟不上了,如果还硬要按照原来的速度冲刺,很可能就跑崩了。

所以,与其为了一个看起来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打乱自己的节奏,不如实事求是地调整一下,稳扎稳打,这是一种更理智的选择。

比亚迪急刹车,年销目标猛砍90万辆,新能源市场要变天?-有驾

更关键的问题,还不是销量能不能完成,而是赚钱越来越难了。

这才是让所有车企都头疼的地方。

销量数字再好看,要是最后不赚钱,那企业也撑不下去。

根据公开的财报数据,今年第一季度的时候,比亚迪每卖出去一辆车,大概还能赚个将近一万块钱,日子过得还算舒坦。

可到了第二季度,情况急转直下,卖一辆车平均下来只能赚到4900块钱,利润直接少了一半。

钱都去哪儿了?

答案很简单,都被“价格战”给消耗掉了。

现在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有多激烈,大家去4S店逛一圈就知道了。

你降一万,我降两万,你送保险,我送保养,为了抢客户,各家车企都杀红了眼。

比亚迪作为行业老大,更是首当其冲,必须应战。

这么一来,车是卖出去了,市场份额也保住了,但利润就像被挤干水的毛巾,越来越薄。

比亚迪急刹车,年销目标猛砍90万辆,新能源市场要变天?-有驾

而且,过去那种每个月销量都噌噌往上涨的好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

就拿今年8月份的数据来看,销量环比只增长了0.15%,几乎就是在原地踏步。

销量增速放缓,单车利润暴跌,这两座大山压下来,任何一家企业都得重新思考自己的策略。

所以说,比亚迪这次踩刹车,不是怂了,而是清醒了。

在国内市场这片“红海”里卷得太辛苦,比亚迪很自然地就把更多的精力投向了海外那片广阔的“蓝海”。

这步棋走得确实高明。

你看在欧洲市场,比亚迪的销量同比增长了超过300%,很多欧洲人开上了中国的电动车,这在几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在泰国、巴西这些国家,比亚迪的工厂也一个接一个地建起来了,把我们的技术和产业链带到了全世界。

这充分说明了我们中国制造的实力和全球竞争力,确实是件值得骄傲的事。

但是,出海的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你发展得太快太好了,总会有人眼红,想给你设置点障碍。

比亚迪急刹车,年销目标猛砍90万辆,新能源市场要变天?-有驾

比如说,欧盟最近就宣布要对我们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17.4%的关税。

说白了,就是想通过加税的方式,让我们的车在欧洲卖得更贵,削弱我们的价格优势,保护他们本地的汽车品牌。

这背后是复杂的贸易保护和地缘政治问题,意味着我们的企业在海外发展,不仅要面对市场的竞争,还要应对各种规则上和政治上的挑战。

其实,比亚迪遇到的困境,可以说是整个中国汽车行业的一个缩影。

现在不光是比亚迪,几乎所有的车企日子都不好过。

有个数据很能说明问题,今年7月份,整个汽车行业的利润率已经跌到了3.5%,这是五年来的最低点。

这是什么概念呢?

就是车厂辛辛苦苦生产、销售,最后一百块钱的生意里,纯利润只有三块五毛钱。

这么低的利润,让企业怎么有钱去搞研发、去创新、去提升服务呢?

所以我们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车企老板们在公开场合都在呼吁大家不要再打价格战了,要理性竞争,可一转身,自家的降价海报就贴出来了。

特斯拉、小米、小鹏,一个都没落下。

比亚迪急刹车,年销目标猛砍90万辆,新能源市场要变天?-有驾

这种恶性循环如果持续下去,最让人担心的就是,会不会有企业为了控制成本,在大家看不见的地方动歪脑筋,比如用料差一点,工艺减一道。

真到了那一步,最终吃亏的还是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消费者。

所以,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比亚迪主动下调销量目标的这个举动,反而会觉得这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它是在用实际行动告诉整个行业:靠无休止地降价来换取市场的路,已经走到了尽头。

与其在低价的泥潭里挣扎,不如把脚步放慢一点,把重心放回到真正能决定企业未来的东西上,那就是技术和品质。

你看,比亚迪最近在大力宣传的那个9000吨一体化大压铸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咱们普通人可能听不懂这个技术名词,但它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

用了这个技术,车身可以变得更轻,重量减轻10%,这样一来,同样的电池就能跑得更远,续航里程能增加50公里;同时,车身结构更完整,也更安全;最关键的是,生产效率提高了,长远来看成本还能降下来三成。

这才是真正的好路子,通过技术创新,既让产品变得更好,又控制了成本,让消费者和企业都能受益。

未来新能源汽车的竞争,肯定不是看谁的价格更低,而是看谁的技术更先进,谁的质量更可靠,谁能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我们国家当年的摩托车产业,就是因为陷入了惨烈的价格战,导致整个行业创新停滞,最后被国外品牌轻松超越,这个教训我们不能忘。

踏踏实实搞技术,认认真真做产品,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这才是硬道理。

这个道理,比亚迪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了我们,相信我们广大的消费者,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