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台州出差,顺道逛了趟当地几家新能源品牌体验店,真有点感慨。以前大家提起台州,第一反应是“民营造车重镇”,满大街跑的都是吉利、新吉奥这些“老熟脸”。可现在再去,展厅里全是带大屏、能语音、会自己泊车的“聪明车”,连销售都在猛推“城市NOA”、“激光雷达”这些词。台州的车企,真的在悄悄支棱起来,不光拼制造,更开始拼智能、拼体验了。
这变化不是一天两天了。台州不少本土车企这几年默默转型,从传统燃油车代工,转向新能源整车研发,甚至把“智能化”当成新标签打出去。你可能没听过“埃安”在台州有重要布局,也可能不知道一些新势力品牌背后有台州供应链的身影。但可以肯定的是,台州造的车,正在从“能跑”变成“会想”。这背后,是整个产业链在向“新”而行,向“智”挺进。
咱今天不聊宏观产业,就说说站在消费者角度,现在去台州品牌或者扎根台州的新能源车里挑一款代步+偶尔长途的家用车,值不值? 我重点看了几款热度高的车型,也跟当地车主聊了聊,来给大家盘一盘。
先说外观。现在的台州系新车,真不像以前那样“老实巴交”了。像埃安的几款SUV,前脸设计挺有辨识度,分体式大灯配上贯穿灯带,晚上点亮那叫一个“出片利器”。风阻系数普遍压到0.28Cd以下,这可不是为了好看,低风阻意味着高速更省电、更安静,续航实打实能多跑几十公里。有车主跟我说:“以前开燃油SUV,高速风噪吵得打电话都费劲,现在这车,开到120码,车里放音乐跟在客厅似的。” 这种舒适性配置的进步,确实上头。
再看内饰,“堆料”这事台州车企现在可不含糊。以前总觉得自主品牌内饰糙,现在真不一样了。像某款15万级的SUV,中控一块14.6英寸大屏,高通骁龙8155芯片加持,点开导航、切个歌,丝滑得跟手机一样。座椅是仿皮+打孔设计,主驾带通风加热,副驾还有“老板键”。关键是,这些配置在合资车里,可能得20万+才给配齐。有消费者原计划买CR-V,看完这内饰直接动摇了:“你说我花20万买个没座椅通风的,是不是有点亏?”
动力这块,现在台州系的新能源车基本是“三电技术”全自研。纯电续航普遍做到500km以上,插混车型更是能上1000km+。百公里加速七八秒的水平,日常超个车轻轻松松。我试驾过一款插混SUV,市区用电,一毛钱油没加,长途用油,油耗也就5L出头,这燃油经济性,直接让“油老虎”都闭嘴了。而且底盘调校也有进步,不再是“船一样晃”,过减速带能明显感觉到悬挂有韧性,动态稳定控制系统介入也很自然,过弯侧倾控制得挺好。
智能化,这才是台州车企“打翻身仗”的关键。L2级辅助驾驶现在基本是标配了,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主动刹车这些功能,老司机可能觉得“鸡肋”,但对新手或者跑高速的人来说,真香!有位宝妈车主跟我说:“堵车时候开启ACC,车子自己跟着前车走走停停,脚不用一直踩着,下班路上轻松多了。” 更厉害的是,部分车型已经支持城市道路的高阶智驾,虽然还在测试阶段,但能在复杂路口自动转弯、避让行人,这体验,你说上不上头?
说到这儿,肯定有人要拿合资品牌比。咱就拿本田CR-V和丰田RAV4荣放当对手盘一盘。这两款车,可靠性是顶呱呱,保值率也高,这是优点。但缺点也明显:智能化?基本等于没有。中控屏小,车机反应慢,辅助驾驶功能少得可怜。内饰用料,跟同价位国产比,简直像上个时代的产品。你花20万,得到的可能还是十年前的体验,这不就是妥妥的“老咕噜棒子”吗?
再看新势力,比如小鹏G6。智能化确实强,城市NGP用起来很惊艳,是“驾驶玩具”级别的。但问题在于,品牌溢价高,同样配置价格贵出一截。而且售后服务网点还没传统车企铺得广,尤其在三四线城市,维修保养可能没那么方便。
反观台州系的这些新车型,胜在“均衡”二字。没有一味堆配置,也没有在智能化上“画大饼”,而是把消费者最常用的几个点——续航、空间、智能座舱、L2辅助驾驶——做到位。价格还实在,15-20万区间,直接把合资车逼到墙角。难怪有4S店销售说:“现在来看车的,十个有八个都会问一句‘有没有电车?’”
不过也得说句实在话,部分车型的品牌力还是短板。你开CR-V上桌,人家可能觉得你稳重;你开台州市民新势力,可能有人觉得“这车啥牌子?” 但反过来想,等你用完它的大屏、体验过自动泊车,再看别人手动倒库,是不是走路都能摇头晃脑了?
最后聊聊保值率。有车主担心:“新能源车跌冒烟了,开一年亏一半,天塌了!” 这话有点夸张。确实,前几年部分新势力车型降价猛,老车主气得蹦起来。但现在市场稳了,主流品牌价格体系也健康了。像埃安这种背靠大厂、销量稳定的,保值率其实不比合资差太多。再说,你省下的油钱、保养费,可能早就把“贬值”给抹平了。
转了一圈,我的感受是:台州的车,真的不一样了。不再是低端代工的代名词,而是实实在在拿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它们可能没有“灯厂”奥迪那么炫酷,也没有特斯拉那么“神车”光环,但胜在踏实、实用、聪明,关键是——真香。
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