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魏牌蓝山的超长保养周期,我开了两万多公里只进行了首保,离第二次保养还有几个月,和同事比亚迪宋plus频繁保养形成鲜明对比

得益于魏牌蓝山的超长保养周期,我开了两万多公里,居然只做过一次首保。离下一次保养还得再等几个月,感觉挺轻松的。你知道吗?我这个车,蓝山,那个保养周期感觉比我之前开的某些品牌还长。像我同事的比亚迪宋plus,同样是插混,保养频率明显高。五千到八千公里就得去一次,真是烦死人。

仔细想想,比亚迪的便宜倒是真的。他们每次保养才三四百块,基本就是换点机油、滤芯,简单快速。可我这边魏牌的价格呢?我没专门问过,但知道不便宜,可能得个七八百,到一千多也有。主要是觉得,超级长的保养周期,虽然省事,但万一出了问题?我担心一旦超周期,排查麻烦,费时间费钱。

得益于魏牌蓝山的超长保养周期,我开了两万多公里只进行了首保,离第二次保养还有几个月,和同事比亚迪宋plus频繁保养形成鲜明对比-有驾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8万多公里,蓝山居然只去过两次维修——第一次是买回家做的首保,免费,半年左右。第二次是在我行驶到两万公里的时候,据说是正常的首保(其实我不太信,这距离也太长了吧?),结果他们还催我去电保。这事挺让人纳闷,我开车里程跟朋友差不多,但他们的车都快一年了,保养都快排上常规了,我还得拖到半年左右才保,超级不负责。

这让我想到:汽车厂商设计这个周期,究竟是考虑到车的稳定性?还是省钱策略?通常主流品牌会建议大概每1万到1.2万公里做一次常规保养。像我认识的某品牌车,百公里油耗大概在8升/百公里左右,差不多6块(不考虑折扣和油品的等级),年行驶1万公里左右,一年的油费就快快超出我那保养的钱。这么算,保养省下的钱,能用来多跑几百公里。

得益于魏牌蓝山的超长保养周期,我开了两万多公里只进行了首保,离第二次保养还有几个月,和同事比亚迪宋plus频繁保养形成鲜明对比-有驾

说到这里,我觉得厂家厂价压得紧,有点卡通节奏——让人觉得其实并不是真的超级省钱。关键是,实际体验里,长周期没问题吗?我知道有人说,魏牌这次表现挺好的,车平稳,发动机或者电系统没啥毛病。听修理工说,长时间不用保养,积累的灰尘、油泥会不会藏猫猫?我自己也在犹豫,这么长的周期,是不是存心让你多跑点才能赚钱。

这搞得我有点别扭,有时候觉得,车就像是个懒人家庭,长时间不用打理,容易出问题。不是说魏牌不好,但这开启长保养的策略是不是让用户多了点心理压力?像我那考量,关键是啥?万一两万公里跑下来,电池和机油都还健康,但突然某次故障,是不是假象呀?毕竟我也没专门去拆解查过。

得益于魏牌蓝山的超长保养周期,我开了两万多公里只进行了首保,离第二次保养还有几个月,和同事比亚迪宋plus频繁保养形成鲜明对比-有驾

你们平时会不会觉得长保养周期,心里总有点悬?像我这个情况,不是担心太折腾,而是怕躺赢多了,忽略了潜在隐患。(这段先按下不表)对比同价位车,蓝山的价格算中规中矩,但我不太清楚它的保值率怎么,假设按市面上平均价值,五年后还剩下八成,估算一下百公里成本,可能在5块多。这也算合理,毕竟新能源车的维护成本会低一点,但这个免操心周期也挺难以衡量的。

再说,我有个朋友,他刚买的比亚迪,跟我一样是插混,他告诉我:别的品牌快到十万公里就得大修了,我的只换过几次电池,油就跟火一样便宜。 — 这只是个人感受,实际还未到那份量。

得益于魏牌蓝山的超长保养周期,我开了两万多公里只进行了首保,离第二次保养还有几个月,和同事比亚迪宋plus频繁保养形成鲜明对比-有驾

我现在在想,你们的车会不会也遇到类似的问题:长保养周期带来的心里危机?还是说,惯了这种少跑腿的感觉就惯了?其实我觉得,汽车保养,主要考虑的还是长远保障,也就是要取个平衡。太短了,跑腿太频繁,又烦;长了,怕错过保养点,隐患埋下。

不能不提的一个点:智驾版的车主会不会遇到不同的经历?他们可能会觉得,这点周期还OK,但如果在智驾状态下,突然有点故障提醒,心里会不会比我还慌?不好意思,话说到这里,我又陷入了长保养带来的自我矛盾——既省事,又怕出事。

得益于魏牌蓝山的超长保养周期,我开了两万多公里只进行了首保,离第二次保养还有几个月,和同事比亚迪宋plus频繁保养形成鲜明对比-有驾

这么想吧,未来再跑几年,或许会发现这个策略究竟合理不合理,或者我自己会不会偏激。你们的经验又是怎样?有没有觉得,长周期其实藏不了大问题……还是说,只要不超期,谁都无所谓?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