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噱头还是用车灾难?新能源车里的“烧脑”设计,到底拗出谁的未来感?
你看现在的新能源车,咋说呢,真是会把人气得直跺脚。
走在街上,大家都说这是未来的方向,可真到自己上手,麻烦事一个接一个。
尤其是今年夏天,太阳跟不要钱似的,40度高温说来就来。
很多人还没享受几天“未来感”,结果成了“活体实验品”。
有谁能想到,买辆新车,还得每天跟设计师的灵感较劲?
全景天幕,听起来像个啥高科技,结果一到中午就变“桑拿房”。
小林买了辆特斯拉,头顶玻璃明晃晃,太阳一照,脑门烤得直冒气。
他开空调能开二十分钟,头顶还是烫手的。
问销售咋办,对方甩来一句“去买遮阳帘吧”。
说好的抬头看星星,最后只能抬头看热浪。
家里有小孩,坐后排还得披上防晒衣。
原本是想买辆舒服的车,谁承想成了晒肉场?
讲真,谁受得了。
想想也是,电池组又厚又大,安装在车底,把车里空间都撑满了。
厂家琢磨着加块大玻璃,省空间,看着还洋气。
可是物理规律摆那儿呢,再高级的玻璃,顶不住太阳的暴晒。
再好的镀膜,也就那点用。
到了夏天,车主成了实验小白鼠。
更惨的是,这种暴晒加速车内材料老化。
一年下来,座椅褪色、塑料件龟裂,花了十几万,开着像二手车。
你说气人不气人?
有人心疼爱车,后期自己掏钱装遮阳帘。
可一装遮阳帘,天幕美观度全没了。
“本来买来是想看蓝天的,最后全遮死了。”这不是开玩笑,是真心实意地为难人。
讲穿了,这玻璃天幕就是因为电池组太厚,厂家没法子才上的。
为了多三五厘米空间感,大家只能顶着太阳晒。
然后就是隐藏式门把手,说是能降低风阻、增加续航,还显得高级。
北京的王先生,去年冬天被自家比亚迪汉的门把手折磨坏了。
零下十几度的天,门把手死活弹不出来,浇热水都没用。
他为了进车门,折腾了十几分钟,结果迟到了。
更可怕的,万一碰上断电,门把手彻底失灵,车门打不开。
之前小米SU7的事故,就是门把手没弹出来,三个人被困车内丢了命。
这么个小小的门把手,居然能变成“生死门槛”。
修理的时候更让人心里一紧。
隐藏门把手材料加工时费,保守得四五百,多的上千。
遇到大问题,还得换线束,动辄四千元。
这得多少钱才能修一次?
以前的机械门把手,几百块就搞定了。
现在倒好,价格翻了不止一倍。
花钱买不来方便,换来一堆麻烦。
更别提那些大屏幕、取消实体按键的设计。
车里所有东西全靠一块屏幕操作,开空调、关车窗、调节座椅,点来点去,还得划页面。
你说语音助手管用吧,有时候它就跟你装聋作哑。
屏幕还会卡顿、黑屏,遇紧急情况,连空调都调不了。
小林一次下雨天,挡风玻璃起雾,他翻着屏幕找除雾,结果差点撞车。
还有人开高速,屏幕直接黑屏,语音助手也罢工,只能顶着热风熬半小时。
你说气不气?
有的车窗控制也改成触摸按键,手上有点汗或者油,屏幕不识别,反复点好几次。
老司机遇上这种事,心态都快崩溃。
高速上,低头看屏幕几秒钟,危险就大了。
说是科技进步,实际上关键时候还不如老款燃油车。
半幅方向盘,这事儿也挺有意思。
说是学赛车,样式特别拉风。
可一上手,掉头、急打方向还真不顺手。
少了一圈,转向要分两步,慌起来容易抓空。
智己L7的赵先生提了新车,刚开始觉得挺新鲜,结果好几次差点手滑。
女司机芮女士转弯没回正,蹭到了护栏。
F1赛车方向盘能精准驾驭,是因为人家转向角度小。
民用车要转一圈半,半幅方向盘哪顶得住?
电子后视镜也吹成高科技,屏幕取代镜子,号称360度无死角,夜间抗远光。
可真用起来问题一大堆。
画面总慢半拍,变道时候看着安全,结果一回头,后车已经贴上来了。
雨天摄像头被水珠糊住,画面模糊。
冬天镜头结霜,加热十分钟也没用。
碰到死机,后方视野直接丢失。
阿维塔12、灵悉L这些新车,车主们都在吐槽。
晴天还能用,极端天气直接掉链子。
单踏板模式也让人头大。
宣传说省电、省事,动能回收还能多跑几十公里。
可开久了,脚下就有了“惯性”。
李先生开着习惯了,急刹车时还想着松加速踏板,反应慢了一步,结果追了尾。
王女士习惯单踏板,开朋友燃油车红灯时还是松油门,差点撞前车。
乘客更惨,动能回收让人晕车、眩晕,坐一次就不想再坐了。
你说这样的设计,真的是为人着想吗?
厂家鼓吹的这些“创新”,到底是在为大家考虑,还是为了盈利、吸引眼球?
有网友说,买车是为了方便生活,不是为了天天找麻烦。
这话一点不假。
谁愿意花十几万、几十万买辆车,天天提心吊胆?
技术再新,再花哨,安全、舒适、实用才是根本。
还好,最近终于有点变化。
五月份,工信部专门点名要管隐藏式门把手,征求意见要立新标准。
七月初,明确规定2026年开始,所有在中国卖的车不能再用单踏板停车。
小米、智己这些厂家也加紧升级天幕隔热,用新技术提升体验。
小米YU7 MAX用上了新一代调光天幕,遮光率说能达到99.85%,紫外线、红外线都能隔绝。
智己L6的天幕也能分区控光,让驾驶区挡光,后排能晒太阳。
但这些是不是能彻底解决问题,还真说不好。
买车的人要的其实很简单,冬天门能开,夏天不烤头,开车不分心,遇到急事能跑得掉。
车外壳做得再亮堂,花里胡哨再多,没法解决这些根本问题,就是本末倒置。
有网友说,“买了个车,开着像坐桑拿,每天头顶烫得能炒鸡蛋,这叫什么高科技?”还有人说,门把手搞得像机关,关键时候救命都难,设计师脑子装的是什么?
其实道理简单,车本来就是为方便出行,没必要为新鲜感受罪。
你说这些设计,是服务用户,还是让大家成了试验田?
有些人觉得,科技就该创新,有些人则觉得,安全舒适才是硬道理。
你愿意花钱买这些未来感,还是宁愿实实在在用着顺手的老设计?
讲到这,真不禁让人想问:你觉得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到底算不算“进步”?
花这么多钱,买来的是安全感,还是天天提心吊胆的焦虑?
你会选“未来感”,还是要“实用性”?
你怎么看?
评论区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