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份关于九月份第一周国内汽车销量的榜单在网上流传开来,引起了不少人的讨论。
咱们普通人买车,看的就是个销量和口碑,这榜单就像是期中考试的成绩单,谁是学霸,谁偏科,谁在退步,都看得清清楚楚。
这份榜单里头的信息量可真不小,它不光是一串冰冷的数字,背后更是整个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发生的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变革。
最显眼的就是,前十名里头,咱们中国自己的品牌占了六个,外国和合资品牌只剩下四个了,这个六比四的比例,说明了很多问题。
咱们先从排在第一位的比亚迪说起。
它这一周卖了5.19万辆车,这个数字有多夸张呢?
排在第二的大众和第三的丰田,两家加起来的销量,还比不过比亚迪一家。
这就不是简简单单的领先了,简直是把对手远远甩在了身后。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奇怪,怎么一下子大家好像都去买比亚迪了?
其实这背后是比亚迪下的一盘大棋。
现在的比亚迪可不是只靠一两款车打天下,它搞的是“车海战术”,或者说,它开了一家品类齐全的“汽车超市”。
你看,它手底下有好几个牌子,分工特别明确。
最主力的是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这就好比超市里的主食和日常用品区,价格从几万块到三十万,覆盖了绝大多数家庭的购车预算。
你想买个小巧灵活的代步车,有海豚、海鸥;你想买个经济实惠的家用轿车,有秦;想买个空间大的SUV,有宋和唐。
基本上,你揣着十万到二十多万的预算进去,总能找到一款让你动心的。
然后,它还搞了几个高端和个性化的品牌。
比如腾势,主打的是高端商务车和轿跑,特别是那款腾势D9,现在在路上见得越来越多了,直接去抢那些原来被别克GL8和丰田赛那占着的市场。
还有那个叫方程豹的,专门玩硬派越野,满足那些喜欢自驾、喜欢挑战复杂路况的消费者的需求。
最顶级的叫仰望,一台车卖到一百多万,又是能原地掉头,又是能当船开,这已经不单单是为了卖车了,更像是在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技术实力,提升整个品牌的形象。
所以说,比亚迪的成功,是靠着这种全方位、无死角的产品布局,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各种需求。
再来看看排在第二和第三的大众、丰田。
这两位可是老牌劲旅了,可以说是我们很多中国人汽车梦的起点。
从最早的桑塔纳、捷达,到后来的帕萨特、凯美瑞,这些车型的名字,对我们来说都再熟悉不过了。
它们现在一周还能卖两万多台,说明它们的品牌影响力和质量口碑依然非常强大,老百姓心里还是认的。
但是,我们也能看到它们面临的困境。
现在是新能源汽车的时代,大家买车越来越看重智能、省油(省电)。
大众和丰田虽然也在努力推出自己的电动车,比如大众的ID系列,丰田的bZ系列,但在市场上的反响总感觉不温不火。
它们给人的感觉,更像是在传统的燃油车壳子里装了一套电动机和电池,而在车机系统、智能驾驶这些体验上,跟我们国产的新能源车比起来,总感觉差了那么点意思。
所以,它们现在虽然排名还靠前,但更多是靠着过去积攒下来的燃油车用户在支撑,未来能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还真得打个问号。
除了比亚迪这个领头羊,榜单上其他的几个国产品牌也表现得非常抢眼。
比如吉利,它自己就占了两个位置,一个叫吉利银河,排第四,一个叫吉利汽车,排第七。
这是个很聪明的做法,吉利汽车主攻传统的燃油车和混动车市场,稳住自己的基本盘;而吉利银河这个新品牌,就专门对标比亚迪,你出什么新能源爆款,我就出个类似的来竞争,打法非常灵活。
还有排第五的五菱,它走的路线就更亲民了。
那款五菱宏光MINI EV,价格便宜到几万块钱,能上牌,能遮风挡雨,在城里停车又方便,完美解决了很多人短途代步的需求,真正做到了“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
排在第八的零跑汽车,可以说是新势力里的一匹黑马。
它的特点就是“性价比超高”。
同样的价格,它的配置给得比别人足;同样的配置,它的价格卖得比别人便宜。
这种简单直接的打法,对于那些精打细算、注重实惠的消费者来说,吸引力非常大。
而第九名的鸿蒙智行就更有意思了,它背后站着的是华为。
它自己不生产汽车,而是跟赛力斯、奇瑞这些传统车企合作,把自己最擅长的智能座舱系统、智能驾驶技术和品牌影响力嫁接到汽车上。
比如卖得很好的问界系列,就是华为和赛力斯合作的产物。
你甚至可以在华为的手机店里看到和买到这些车。
这种跨界合作的模式,威力非常大,也给整个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思路。
最后,我们再看看榜单上剩下的两位“外来客”:特斯拉和日产。
特斯拉排在第六,成绩相当不错。
最厉害的是,它就靠着Model 3和Model Y这两款车,就能取得这样的销量。
这说明特斯拉的品牌号召力实在是太强了,在很多人心里,它已经不只是一辆车,更是一种科技潮流的象征。
它的粉丝忠诚度非常高,这种品牌黏性是很多车企都羡慕不来的。
而排在第十的日产,情况就显得有些令人担忧了。
曾几何时,日产也是国内市场叱咤风云的角色,旗下的轩逸常年霸占轿车销量榜的冠军。
现在,它能勉强挤进前十,也几乎是靠着轩逸这款车在苦苦支撑。
在新能源汽车的浪潮中,日产的动作明显慢了,没有拿出足够有竞争力的产品。
这种“一条腿走路”的状态是非常危险的。
它的今天,或许就是很多不积极转型的合资品牌的明天。
总的来看,这份看似简单的销量榜,其实清晰地画出了一幅中国汽车市场新旧势力交替的图景。
国产汽车的全面崛起已经不是趋势,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