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式电池为什么能做大?增程式、纯电、插混该怎么选?

最近刷短视频,从汽车博主到4S店销售都在喊话:"明年买车的再等等!"为啥?

2025年10月最新消息——国内车企正在调整新款车型规划。但事实比较复杂:一方面车企确实在推出更新的增程式车型,另一方面市场现实显示增程式销量正在下滑。

与此同时,确实有新车型陆续推出:长安启源系列在2025年10月18日推出新款车型,零跑C10等2026款增程版已经上市。但具体来说——增程式车型并没有像网传那样大幅升级,真实情况要比网络声音复杂得多。

增程式电池为什么能做大?增程式、纯电、插混该怎么选?-有驾

第一部分:2025年最新增程式现状:实际数据 vs 网络声音

回到2025年,增程式汽车的处境有点尴尬。

一边是经销商和博主们吹得天花乱坠,说什么2026款增程式将迎来"车价更便宜、电池更大、续航更长"的黄金时代。但另一边,2025年9月的销售数据却给了大家一盆冷水——当月增程式卖出10.4万辆,和去年同期比下降了。相比之下,纯电动车同月卖出83.5万辆,销量比增程式高了足足八倍多。

网络上关于2026款增程式的爆料五花八门。有人说长安启源Q05增程版会从18.99kWh升级到24.3kWh,价格还能便宜8000块。有人说吉利银河L6会推出30kWh电池版本,续航冲到250km。但当我们去查证这些信息时,有趣的事情就出现了。

长安启源Q05在2025年10月18日确实推出了新款,售价从9.69万到10.99万元。但它的电池容量是18.4kWh,纯电续航只有125km。和网传的24.3kWh、220km续航相比,差距有点大。吉利银河L6 EM-i在2025年2月推出,60km版本搭载8.5度电池,纯电续航60km。到目前为止,也没看到官方有推出30kWh的消息。哪吒L的情况更有趣——它本身就搭载40.27kWh电池,纯电续航310km,价格12.99万到15.99万元。网上关于哪吒L的爆料,其实是把现有产品当成了预测。问界新M5 Ultra在2025年3月上市,增程版售价22.98万到24.98万元,电池容量42kWh,纯电续航255km。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准确的信息呢?因为2026款车型大多还没正式发布,很多是经销商、博主或者网友的推测。车企在筹备新产品时通常不会提前透露太多细节,所以市场上就充斥着各种小道消息。但这些小道消息往往被过度演绎,最后就变成了"增程式要崛起"的舆论声浪。

现实是什么呢?现实就是2025年的增程式汽车销量在走下坡路。从2024年的表现来看,增程式确实火过一段时间,全年卖出了116.7万辆,占新能源车的9.1%。但到了2025年,这个势头就明显弱下来了。前三个月,增程式销量增速只有10多,是三大新能源车型中最弱的。到了9月,销量同比下降,这是近六年来首次持续走低。

工信部在2025年10月9日和10日发布的新政策,明确了2026年到2027年新能源车购置税将从全免改为减半,纯电续航门槛从43km提高到100km。这个政策看似在促进增程式,但实际效果还有待观察。因为政策本身并没有专门为增程式降低补贴门槛,只是整体的税收政策调整。

所以,把现在的增程式市场称为"黄金时代",恐怕是过于乐观了。它的真实面目,其实是在竞争中逐渐失利。

增程式电池为什么能做大?增程式、纯电、插混该怎么选?-有驾

第二部分:增程式电池为什么能做大?技术进步 vs 市场现实

说到增程式电池,这里确实有一些技术进步。

首先要理解增程式的工作原理。增程式本质上是"电为主、油为辅"的组合——日常上下班靠电池驱动,只有跑长途才烧油发电。从这个逻辑看,电池容量越大,纯电续航越长,你用油的机会就越少。理论上,电池扩容是有道理的。

那为什么以前的增程式都用小电池呢?主要是成本和技术限制。2023年之前,增程式用的是"定制化高倍率电池",专门为增程式优化,但成本相对较高。车企们当时对增程式的态度还比较保留,觉得这可能是个"过渡产品",不想投太多钱研发。但到了2024年和2025年,情况就变了。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这样的电池厂商,从2024年开始推出"增程专用"或"通用"电池方案。这些新电池采用磷酸铁锂加轻量化壳体设计,能量密度有所提升,成本却在下降。这是因为产能在扩大,原材料价格在回落。虽然不至于下降15个点那么夸张,但确实有所下降。

车企的态度也改变了。以前认为增程式是"过渡产品"不敢投入,现在发现增程式有市场需求,用户既想要电车的安静和低用电成本,又怕纯电续航不够。大电池正好解决这个矛盾。更关键的是,增程式的发动机只负责发电,热效率能达到40多,比传统燃油车省油30。哪怕电池大了导致车重增加,综合油耗也就5.5升左右,还是比同级别燃油车低。

拿哪吒L来说,40.27kWh的电池配置,纯电续航310km,整车重量和小电池版本相比只重了一点点。日常通勤用电,一周充一次电足够。跑长途时,310km电池能支撑从北京开到天津,剩下的路程发动机发电,油耗就比纯燃油车低一半多。这样的逻辑,消费者是能接受的。

但这里有个现实问题:虽然技术上能做大电池,成本上有所改善,但增程式的市场热度在下降。这说明什么?说明用户对增程式的兴趣在减弱。可能有几个原因。

一是纯电动车的技术和基础设施在快速进步。2025年3月底,全国充电桩保有量已经达到1374.9万台。虽然分布不均,但一二线城市的覆盖率已经相当不错。这消减了用户对续航的焦虑。二是纯电动车的价格在下降,竞争力在上升。很多纯电车型现在的价格和增程式差不多,但没有油耗的问题。三是用户开始意识到,增程式虽然解决了续航焦虑,但并没有解决使用体验上的所有问题。

所以,增程式电池能做大,是技术进步和成本改善的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增程式就要翻身做主了。技术进步和市场现实之间,往往存在错位。

第三部分:增程式、纯电、插混该怎么选?

对消费者来说,2025年底买增程式、还是等纯电或选插混,这确实是个问题。

增程式电池为什么能做大?增程式、纯电、插混该怎么选?-有驾

先看纯电车的优劣。纯电车的优势很明显,使用成本最低,每公里不到1毛钱。但短板也很明显:续航焦虑依然存在,特别是北方的冬天,续航能缩水三四成。充电也不如加油方便,虽然充电桩多了,但充电半小时、排队两小时的情况还是会发生。车价也偏高,同级别比增程式贵2到3万。比如比亚迪海豹EV,20万级续航550km,但冬天可能只有400km,开暖风续航再打八折,续航焦虑直接拉满。

再看插混车。插混车的优势是没有续航焦虑,加油就能跑。但缺点是结构复杂,发动机、电机、变速箱都要配,这就导致车价比增程式高1到2万。而且亏电油耗也比增程式高,因为发动机要同时驱动车轮和发电,效率自然不如只发电的增程式。比亚迪宋PLUS DM-i,同配置比增程版贵1.5万。

增程式的情况是什么?纯电续航200km以上,足够日常通勤。加油补能和燃油车一样方便,没电了直接烧油发电。车价比同级别纯电便宜2到3万。综合油耗5到6升,比燃油车省30。没有"技术信仰"的绑架,不像纯电车非得追求什么800V高压平台,也不像插混车必须依赖复杂变速箱。结构简单可靠,维修成本更低。

从这个角度看,增程式确实是个"中间选项"。但关键问题是,这个中间选项现在的吸引力在下降。为什么?因为用户在做选择时,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要么纯电,要么燃油",而不是"都不完全满意,就选增程式"。纯电的基础设施在改善,心理接受度在提高。燃油车虽然要被新能源替代,但在短期内还是有市场的。增程式就成了被挤压的那个。

但这不是说增程式完全没有生命力。如果你经常跑长途,又不想充电的麻烦,增程式确实比纯电合适。如果你介意插混的油耗和复杂度,增程式也比插混好。增程式的市场不会消失,但它现在面临的现实就是市场份额在缩小。


第四部分:网友常见问题答疑

增程式电池为什么能做大?增程式、纯电、插混该怎么选?-有驾

网上关于增程式的问题很多,咱们挑几个典型的聊聊。

有人问:"增程式电池大了,充电会不会变慢?"答案是:2025年新款增程式普遍支持快充,30到80的电量通常需要20到30分钟。虽然电池容量大了,但充电功率也提升了。比如长安启源Q05增程版的新款,充电速度其实和老款差不多,甚至可能更快。

还有人问:"增程式不如纯电环保吗?"这是个很好的问题。短期来看,增程式确实要烧油发电,有碳排放。但比同级别燃油车省油30,从这个角度也不能说不环保。长期来看,电网的绿电比例越来越高,增程式用电越多,间接减排效果就越明显。关键是,增程式可能会让更多人接受新能源车,这本身就是一种间接的环保意义。

还有人问:"增程式会不会被纯电淘汰?"我的判断是:至少5年内不会完全淘汰。因为2025年充电桩虽然有1374.9万台,但三四线城市覆盖率仍然有限,冬季续航焦虑普遍存在。增程式作为"过渡技术",其实填补了纯电和燃油车之间的空白。它既有电车的体验,又有油车的便利。但这个空白能被填多久,就取决于纯电技术的进步速度了。


结语

增程式电池为什么能做大?增程式、纯电、插混该怎么选?-有驾

从2025年10月的这波操作,我们能看出什么?看出来的是:增程式早就不是一年前那个"被嫌弃的过渡技术"了。但也不是什么"即将崛起的下一个风口"。

政策推动是有的,技术进步也是有的,用户需求也确实存在。但从2025年的销售数据看,增程式的市场在收缩,不是在扩张。原因很简单:纯电动车的竞争力在上升,消费者的选择更加明确,对"折中方案"的需求在下降。

如果你非要在增程式、纯电、插混之间选一个,我的建议是这样的。如果你住在一二线城市,充电条件不错,那就选纯电,长期来看最划算。如果你经常跑长途,又怕麻烦,那选增程式可以,虽然市场热度在下降,但产品本身还是实用的。如果你想要最大化便利性,又不在乎多花钱,那就选插混。至于增程式是不是"明年买车的最佳选择"?

说实话,没有绝对的最佳选择,只有最适合你的选择。增程式不是"将就",但也不是"最优"。它就是个"正好合适"的方案,对于那些有长途需求但又不想纠结续航的用户来说。

关键是认清现实:2025年的增程式不是在升温,而是在降温。政策、技术、资本都还在投入,但消费者的热情在消退。这就像一场电影,前期热度很高,但观众的口碑逐渐分化。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值。在这种时刻做选择,最重要的不是跟风,而是理性。

增程式电池为什么能做大?增程式、纯电、插混该怎么选?-有驾

下次再有人说增程式"越来越香",不妨问问他,2025年9月的销量是不是比2024年9月少了?那才是最真实的市场反馈。车市永远是用数据说话的地方,而数据目前指向的方向,并不是"增程式时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