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务院国资委央企名录更新至第100家时,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跃入眼帘——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这家拥有163年历史的民族工业代表,为何能从地方国资跃升为国家队?注册资本200亿、肩负“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使命的新长安,又将如何改写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央企身份升级是国家产业战略的“关键落子”
2025年7月29日,重庆江北区的一纸工商变更登记,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的重要转折。重组117家分子公司、整合3087亿元资产的新长安,成为国务院国资委直管序列中第73家央企。这不仅是简单的管理体制变更,更是国家在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关键布局。
国资委公告中“承担国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揭示了新长安的核心使命。200亿注册资本背后,是国家对汽车产业“换道超车”的战略决心。当传统汽车强国仍在燃油车领域构筑壁垒时,中国选择以央企为先锋,在新能源与智能化领域建立新的游戏规则。
国企改革新范式成为市场化竞争与社会责任双驱动
11万从业人员的规模,让新长安成为名副其实的就业压舱石。但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市场化突围路径:阿维塔品牌连续5个月销量破万,启源Q07蝉联20万内新能源SUV销冠,这些成绩打破了“国企效率低下”的刻板印象。
技术投入是最有力的回应。过去十年,长安在新能源领域投入超400亿,智能化研发更达700亿规模。天枢智能驾驶系统的20余项领先技术,以及“钟摆停车”等黑科技,印证了国企完全能建立技术护城河。这种既保就业又攻技术的双轨模式,正在重塑国企改革方法论。
全球化竞争下的国家使命
“海纳百川”计划下的30万辆海外销量,只是新长安全球化野心的起点。覆盖25国的销售网络、2030年海外占比超30%的目标,凸显其作为国家技术输出平台的定位。特别是在智能驾驶标准制定领域,天枢系统的海外推广将直接影响全球技术话语权争夺。
这种全球化不同于简单出口。长安启源累计30万辆的销量中,包含大量本地化研发成果。从产品出海到技术标准出海,新长安正在探索中国汽车参与国际竞争的新范式。
世界一流车企的“中国方案”
香格里拉计划打造百万级新能源平台,北斗天枢聚焦智能化突破,海纳百川开拓全球市场——三大战略的协同推进,构成了独特的“中国方案”。未来2000亿投入的承诺,更彰显重构产业格局的雄心。
163年的历史积淀与央企的新生使命,正在新长安身上形成奇妙的化学反应。当朱华荣董事长提出“世界一流汽车集团”目标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雄心,更是一个国家对汽车产业话语权的战略争夺。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但方向已然清晰:唯变者胜,方能成就真正的“世界长安”。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