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到“奔驰卷不动了”,是不是有人瞬间脑补出豪门跌落神坛的肥皂剧画面?
本来在许多人心目中,奔驰一直都是那个高高在上的“梦想坐驾”,像一块永远不会掉队的金字招牌,开出去多少自带光环。
可现在,奔驰CEO康林松冷不丁地跳出来说句“达尔文式内卷”正在中国市场上演,多少让人觉得有点那啥——土豪也有春天不灵的时候?
到底怎么回事,这家“内卷祖师爷”级别的豪车,怎么突然乏力了?
中国车市真的让奔驰玩不起了吗?
还是说,这只是一场全民价格战下的短暂踉跄?
别急,咱慢慢扒一扒背后那点门道。
先来摆明个事实局面吧,这两年我国的汽车市场,堪比大型宫斗剧。
你方唱罢我登场,“杀敌八百,自损一千”,各种品牌上蹿下跳,甚至连国际豪门也开始倒吸凉气。
新势力刚冒头时,谁不是看客心态?
现在连奔驰都感叹“世界这么卷,活下去都是问题”,这画风未免有点魔幻现实。
看数据就知道,2025年上半年,奔驰在中国的销量直接跳水14%,第二季度更惨,跌到19%。
你要说是“旺季不旺”,其实7月正好是车市淡季,可谁知,奔驰销量只有区区26653辆,刚好腰斩,一下子跌破五年新低。
站在街角一瞧,宝马、奥迪踩着节奏,分别卖出去4万多和3万7千多辆,奔驰直接被甩开了一个车位。
有人要说了,奔驰不是还有E级、GLC、C级打底吗?
没错,这三兄弟大概还撑着奔驰门面,七八千辆一个月,也算体面。
但剩下的呢?
GLB勉强上了千,其余型号都在挣扎着“保底分”。
这么一看,“豪华”两个字也不是护身符啊。
说到这场价格战,前两年网友最爱那句“奔驰抄底价来了,12万起步开回家”,搞得仿佛豪车要变白菜。
可真到4S店一问,价格确实接地气,A级都能看见“破发”,连奔驰新能源EQA、EQB也不到16万。
听上去有点“便宜没好货”的嫌疑,结果真相更辣眼睛——EQA上半年总共才卖了191台?
说白了,奔驰都自降身价了,消费者却不买账
即便半价,也很难点燃市场激情。
到底问题出哪儿了呢?
是不是奔驰车不香了?
答案不止一个。
外部环境变化是主因。
近几年国产自主品牌像打鸡血一样,不管是新势力那帮子理想、蔚来、鸿蒙、极氪,还是长城、吉利这些传统车厂搞出来的新玩意儿,都在新能源和智能化上抢风头。
奔驰呢?动作慢半拍。
老平台改一改,“油改电”方案出来的EQA,技术已经完全跟不上国产对手。
结果,自然就只能靠降价补救,市场号召力越来越弱。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在智能网联这块,奔驰依旧爱玩高傲:你要导航,三年续费1498元;想远程控车,年费走起,798元;甚至升级个后轮转向,都敢明码标价4999一年。
国内自主阵容直接送、随便用,奔驰的高冷就像扫兴的空气
咱心里都清楚,这套“羊毛出在羊身上”的路子放到消费升级时代,没几个肯愿意陪着玩了。
当然,奔驰也是有它自己的“小算盘”。
国内自主品牌“可以赔本赚吆喝”,只要能拼到市场份额,什么送语音助手、智能互联、然然然白送。
奔驰这一类全球巨头,还是商人逻辑:车不赚钱,图啥?
倒是宁愿用最省成本的老平台,额外功能都单收费,精打细算过日子。
只不过,这套老把戏一旦碰上了国产车高配低价+厚道服务,空有金字招牌没法续命。
再有,国内车市猛卷,真要靠不计成本烧钱,补贴、降价,哪个品牌扛得住?
隔三差五还得担心“毛利率为负”,资金链一断就原地爆炸,车市“韭菜地”变无人区。
就这么眼睁睁熬进下半场,奔驰该怎么自救呢?
说句良心话,全世界的车企都没几个能完全脱身
新关税搞得企业差点破防——对欧洲出口美国,奔驰还得贴出去3.6亿欧元。
不过,最近欧盟和美国一波操作,关税降到15%,压力算是减了点,勉强能喘口气。
不过这些也只是“阵痛”改善,最根本的斗争,还得摆在中国市场份额上。
康林松话里有话:“我们不会一味地在中国市场赔本拉份额。”
听着骨气十足,其实大家心里有数——能不促销当然潇洒,市场份额要是真掉多了,也就只能再琢磨优惠方案了。
这不,奔驰新CLA纯电轿车又出来造势,智驾系统找Momenta合作,续航吹到866km,宣称什么800V超级快充。
声势倒是不小,但产品力、定价能不能打,真得等市场说话
别像之前半价EQA那样砸了招牌,还得看后续能不能有大爆款走量。
早有人调侃,豪车内卷卷成新势力,堪比“新能源汽车圈B站UP主”,一言不合降价、升级,变着法想吸引粉丝。
说起奔驰的“达尔文式”抱怨,不是没有道理。
但玩笑归玩笑,这一局困局还真不是外来品牌的“噩梦”。
国产的头部自主品牌,大都面临同样的困境。
银河M9、蔚来新款ES8,就算宣传、配置再猛,价格还不是一压再压。
谁的钱都不好赚
豪华品牌拼颜值、拼技术、拼服务,国产新势力拼胆量、拼烧钱速度、大规模“反内卷”。
说句玩笑话,现在造车比的是谁熬得住,谁能最后合上灯收钱。
你猜康林松慨叹“内卷毁灭价值”,是气不过别人打价格战吗?
还真不只这样。
真格的市场乱象,谁都清楚——一味死磕价格底线,大家都伤筋动骨。
车市看着红火,但毛利润成了“仙气”,人活得精疲力竭。
崩溃边缘那种窒息感,已经成了行业常态。
其实,站在历史的长镜头下看,奔驰也好,国产新势力也罢,好日子早就翻篇了。
不只是“豪门式微”,而是行业洗牌的新起点。
车企都得面对同一个问题——怎么活得体面,别卷成笑话。
只看谁能用新的产品力、服务和模式保持竞争力。
高端品牌想立住,就不能再靠“卖logo”,更不能迷信过去的定价策略可以百试百灵。
新势力想炸场,也别光靠补贴、烧钱和价格噱头,到最后兔子尾巴长不了。
说白了,只有少数牌技过硬的选手,才能顺利带队冲出重围。
宝马、奥迪、奔驰这三家老豪门,还有些底子;新力量就像逆水行舟,一步慢可能就出局。
接下来的市场,就是看谁能持续满足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挑剔的胃口。
愿意尝鲜、乐于智能化、看重售后和体验,还不吃情怀这套。
挑战堪称史诗级,但也逼出了行业真的创新
话说回来,谁不盼望着中国车市多点良性竞争,别让“卷”变成无底深渊?
弄了半天,豪门的玻璃心和新势力的狼性,其实都差不多。
市场从来不会可怜谁,只有真正能契合用户需求、把握行业脉搏的车企,才能一边“向钱看”,一边有尊严地活下去。
你说奔驰要熬出头吗?
也许还有那么点戏。
但要再当传奇,就得赶紧换思路、加把劲,不然“内卷之下无赢家”就会成一句预言。
聊到这里,忍不住想问——
你怎么看奔驰这一波“豪门也卷不动”的困局?
会不会期待它靠创新和改变逆风翻盘?
留言区整起,咱们下期再扒!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