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和纯电到底谁是未来?2025年的销量数据,给了所有人一记

最近车圈吵翻了,关于买车到底选增程还是纯电,大家打得跟魔兽玩家和刀塔玩家一样,都觉得自己是正统,对方是异端。但2025年的数据一出来,所有人都沉默了,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纯电销量增速跟坐了火箭一样,把增程远远甩在身后,7月份增程甚至直接负增长。

这说明什么?

说明时代变了,朋友们。之前那个“可油可电,续航无限”的增程故事,好像突然讲不下去了。

我跟你讲,这背后不是什么简单的技术迭代,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掀桌子”运动。

过去几年,纯电车主最大的痛点是什么?续航焦虑。跟手机电量低于20%一样,一看到续航低于100公里,整个人都不好了,开车跟玩潜行游戏似的,空调不敢开,音乐不敢听,生怕下一个服务区没充电桩。

增程就是抓住了这个痛点,它告诉你:别怕,兄弟,我这有后手。车里背着个“随身柴油发电机”,电用完了,咱烧油,虽然吵了点、抖了点、费了点,但至少能到家啊。这套逻辑,在充电桩还是稀有物种的年代,简直是圣经。

但现在呢?现在不一样了。

纯电车企们,尤其是国内这帮卷王,突然有一天集体开窍了,悟了。他们发现,解决续航焦虑最好的办法,不是给你一个备胎,而是直接把路给你铺好,让你根本不需要备胎。

800V超充是什么?是闪电战。充电5分钟,续航520公里,你上个厕所喝杯咖啡的功夫,车就满血复活了。以前是“充电一小时,排队四小时”,现在是“司机一杯茶,续航八百八”。全国500万根“能量图腾”,覆盖到县城,怼到高速服务区,补能的便利性,已经无限接近加油站了。

更要命的是成本。碳酸锂价格从天上掉到地上,电池成本直接打骨折。这就导致一个非常魔幻的现象:同样级别的车,纯电版本比增程版本便宜两三万。

这是什么概念?这是釜底抽薪。

增程车主本来最得意的是什么?“我能省钱”。结果现在纯电车主直接在购车款上就把你秒了。每公里电费一毛钱,保养还便宜,一年开两万公里,五年下来省的钱够你买半辆五菱宏光了。

增程和纯电到底谁是未来?2025年的销量数据,给了所有人一记-有驾

就问你怕不怕?

这还没完,纯电车企们不光是把技术参数拉满,他们还开始玩“民粹解构”。他们发现,真正打败对手的,往往不是高科技,而是不讲道理的现实场景。

自动驾驶的关键在哪里?不在特斯拉的FSD,在中国山东的老头乐。只要老大爷的走位够风骚,任何AI都得喊爸爸。同理,充电体验的关键在哪里?不在实验室里的充电速度,而在节假日高速服务区里,面对一群急着回家、心态爆炸的老司机们,你的车能不能第一个抢到桩,并且在最短的时间里充完滚蛋。

8-0-0-V,就是为了这种极限场景而生的。

它告诉你,大家都在排队,但我能插队,因为我快。我充10分钟就走,你得等半小时。这种优越感,比什么智能座舱、零百加速都来得实在。

于是,增程的处境就变得非常尴尬,像一个被版本淘汰的英雄。

它以前最大的优势“续航无忧”,被密密麻麻的充电桩和快如闪电的超充技术给碾碎了。它引以为傲的纯电续航,现在也被对手卷到了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很多增程车纯电续航都干到450公里了,日常通勤完全够用。但问题来了,既然我日常都能当纯电车开,那我为什么要多花几万块,背着一个又重又吵的发动机到处跑?图啥?图它亏电的时候油耗飙到9个,比油车还费油?图它启动的时候那销魂的噪音和震动?

我作为一个曾经的特斯拉车主,后来又开过朋友的理想,对此深有体会。开纯电车,那种静谧和顺滑,是一种开过就回不去的感觉。突然切换到增程模式,发动机“嗡”的一声介入,那一瞬间,感觉整个车的气质都变了,从一个优雅的绅士,变成了一个气喘吁吁的糙汉。

这种落差感,是非常劝退的。

当然,讲了这么多,不是说增程就一无是处,马上要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不存在的。

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增程依然是版本答案。

比如,你住在一个没有固定车位的老小区,拉根飞线充电能被邻居骂到祖上十八代那种。或者,你身处东北、内蒙,冬天零下二三十度,纯电车的续航打对折是常态,有个发动机在后面兜底,心里确实踏实。再或者,你是个销售或者自媒体,每个月都要跑好几次长途跨省,在陌生的城市里,找个加油站永远比找个能用的充电桩要容易。

增程和纯电到底谁是未来?2025年的销量数据,给了所有人一记-有驾
增程和纯电到底谁是未来?2025年的销量数据,给了所有人一记-有驾

对这些人来说,增程就是救星,就是任意门。

但你能过,就是能过。对于大多数在城市里朝九晚五,一年也上不了几次高速的普通人来说,纯电的体验和成本优势,已经形成了降维打击。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有点猛,把车圈说得跟修仙小说似的,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一个道理?增程就是“双修”,前期进境快,看似路子广,但根基不纯,上限有限。纯电就是“苦修”,前期要忍受各种不便,各种“渡劫”,但一旦筑基成功,突破了瓶颈,后面就是一片坦途,直指大道。

现在,纯电明显已经“金丹大成”了,开始反过来挤压增程的生存空间。问界M9的保值率高得吓人,那是个例,是华为这个“品牌玄学”光环的加持,你不能拿个例当普遍现象。大多数增程车在二手市场的表现,那叫一个惨不忍睹。

所以,吵什么呢?没必要。

这根本不是路线之争,而是市场发展的必然阶段。增程更像是一个过渡时期的“压缩毛巾”,在特定条件下泡发,解决了特定问题。但当基础设施这个“水龙头”足够普及之后,大家会发现,直接用“毛巾”显然更方便。

增程和纯电到底谁是未来?2025年的销量数据,给了所有人一记-有驾

那么,最后的结论是什么?

很简单,别听那些车评人给你分析得头头是道,也别看厂家PPT上那些花里胡哨的数据。你就问自己三个问题:

一,我有固定车位能装充电桩吗?

二,我一年跑高速的次数超过12次吗?

三,我烦不烦发动机的噪音?

想明白这三个问题,答案就出来了。

当然,还有一个耍流氓的终极答案:再等等。

因为按照现在车圈这个“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内卷程度,今天你觉得牛逼的技术,明天可能就是白菜价。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也许明年,固态电池就量产了,充电跟加油一样快,续航两千公里,到那时候,什么纯电增程,都成了过去式。

这简直就是疯了!

最终的赢家,永远是那个最沉得住气的等等党。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