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豹XEL、路虎极光和英菲尼迪QX50,合资豪华车为何越卖越冷?
小区门口那家洗车店,最近新来了个师傅,是东北人,说话带点味儿。上回我在等保养的时候,他一边擦着一辆灰色的捷豹XEL,一边嘟囔:“这车标好看,就是卖得不咋地。”旁边的大爷凑过来瞅了两眼,“这不是英国那个牌子吗?怎么才十几万?”
其实,捷豹、路虎和英菲尼迪,这仨二线合资豪华品牌,在马路上见到的确实不多。前阵子微信群里有个兄弟发了张图,说他去4S店试驾极光,销售直接开价优惠七八万,还送保养券。他犹豫半天还是没下手,说是“心里总觉得怪怪的”。
聊销量嘛,有点尴尬。今年7月听说捷豹只卖了一千五百多台,路虎更惨,就八百来辆。至于英菲尼迪,那真叫稀罕货,全国就一百台出头。我表弟原本看中QX50,被他媳妇一句“日系豪华还合资?为啥没人买?”给劝退了。
说起来,这些品牌价格其实都挺低。像极光、发现运动版这种SUV,现在裸车价基本二十万出头就能拿下,比同级德系便宜不少。但为啥就是火不起来呢?我修理厂那位老技师常念叨,“你看看它们底盘结构,大部分都是前驱平台,不如宝马奔驰扎实。”
以前总以为,只要挂着高端标,就算动力一般也有人追捧。但实际用下来差别还真大。我亲戚去年买了台QX60,经常吐槽转向轻飘飘,高速变道有点虚。“方向盘打着没底气”,这是他原话。他还抱怨后排座椅加热居然没有分区调节,这配置在国产20万SUV都普及了。
再说四驱,其实这些车型也有,但多数是基于前驱改出来的电子四驱,用老司机的话讲,“雨雪天应付一下行,不是真正玩性能。”群友阿斌自己拆过一次揽胜极光底护板,说后桥结构简单得很,没有机械锁止差速器。“跟想象中硬派完全不是一码事。”
反观德系那些,比如3系C级什么的,人家纵置发动机布局,加上采埃孚8AT变速箱,再配套自适应悬架,那种驾驶感受明显高一个档次。有次在高速服务区遇到个奔驰E主,他顺嘴提起:“贵归贵,可每年残值稳啊,也耐造。”
不过奇怪的是,同样用纵置后驱平台的还有捷豹轿车系列,比如XEL/XFL,而且2.0T发动机参数一点都不虚——据销售吹牛时讲,比宝马同排量功率还大几匹马力(具体多少记不得)。但终端售价比BBA低一截,好像反而让人心里犯嘀咕。“太便宜是不是哪儿缩水?”邻居老王去年琢磨换车时就是这么想。
这里面还有个冷知识:曾经有段时间某些地区4S会把库存积压车型做短租或者公司长包,用完再流入二手市场。这类“准新”豪华品牌流通快,但口碑却被拉低不少——很多人担心买回来问题多,又掉价快。
还有维修方面的小插曲。我朋友前年收了一辆13年款英菲尼迪FX35,本想着省钱开几年结果发现配件不好找。一根副水管坏掉,全城跑遍汽配城没货,只能网购进口件,多等了一周才修好。这种“小众即孤独”的体验,也劝退不少潜在用户吧。
现在主流消费观念也变啦。有钱选BBA图稳定形象,要么干脆冲新能源新势力去了,很少有人愿意冒险尝鲜这些相对冷门又降价厉害的传统二线豪华牌子。而且大家对价格特别敏感,你要是真敢比竞品便宜太多,还容易被误解成“不够高级”。
偶尔刷朋友圈还能看到几个玩情怀的人晒自己的老款捷豹或者路虎,都喜欢拍仪表盘特写,然后配句文案:“致敬经典”。可惜现实摆在那里,新技术、新定位迟迟不上线,每次更新换代动作慢半拍,让人觉得落伍。不知道东风和奇瑞以后有没有机会折腾出点名堂来吧。
最后补充一句,小区楼下那台白色QX50已经半年没挪窝,上面落满树叶,每次经过都会想起当初它上市宣传时喊出的口号,如今看来也是唏嘘。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哪天真的出了插混或者纯电版本,又能走上一条跟别人不同的新路线,那倒值得期待一下,到时候咱们再聊呗。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