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赚钱新手段,磕伤1.6毫米收钱17万,车主后悔得肠子都青了,维修费用高昂且维修流程繁琐让车主苦不堪言

嘿,你知道吗?我最近搞明白了一件事:电动车的维修费,真的是让我有点傻眼。

那天我在修理厂见到一位车主,他刚提的电车,手里还拿着未开封的门票票夹,笑着说:我这车,刚磕了个台阶,居然被告知要花17万修,天呀,我怎么就成了摇钱树?我当时心里一震,这事不简单。

电车赚钱新手段,磕伤1.6毫米收钱17万,车主后悔得肠子都青了,维修费用高昂且维修流程繁琐让车主苦不堪言-有驾

我估算过,电池包里满满的密集电池,像一罐坚果,磕一点不坏的概率也挺高的(体感估算:磕碰1.6厘米的划痕,出事的概率大概10-15%吧,数据听说还少样本,但这是我个人的感受)。可偏偏车企把这样的小碰撞变成了天价维修费,把整个电池包拆掉换新,几乎就等于买新车。

哎,我想说的其实是:那块电池包,类似于一块巧克力大块,磕碎了就觉得没事,告诉你,实际上它内部的电池像蜂窝一样密集,细碎的损伤也许就会变成未来的隐患。这不就像我们打包行李,把箱子塞得满满当当,轻轻一碰就破了吗?问题来了,车企是不是没考虑到这点?甚至他们更乐意整个换掉,而不是维修电子元件的部分,这样利润会高得多。

对比一下传统汽车,若灯泡坏了,直接换个小灯泡,也许几十块,但在他们眼里,电灯大模块可能要四五千,甚至上万。你要是换个中控屏,几千到一万不等,然后他们还喜欢捆绑做套餐,非得走4S店。很多朋友反映:外面价格还比4S店低,利润真厚。

说到这,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某品牌的贯穿灯报价高达1.4万,换个摄像头要千多块...这价格能吓死谁?而且,4S店的配件利润,绝对你想象不到:轮胎贵了五成,维修的时间也拉得长长的,折腾个一两天不是事。这不就像小时候玩弹弓,想弄个弹簧,但你要找到的,早已变成了精钢。

电车赚钱新手段,磕伤1.6毫米收钱17万,车主后悔得肠子都青了,维修费用高昂且维修流程繁琐让车主苦不堪言-有驾

此刻我在想:为什么开发这样的大块模块设计?我估算过,整体成本肯定比分散小模块高不少。生活里省钱不都讲究拆分吗?这么做,反而把维修变成了贵族游戏。说到这个,我就忍不住问:那些设计师,考虑过普通人实际用车的那些磕磕碰碰吗?

我还记得一个朋友说,车灯一坏,得去4S,修个灯都几天,我都能走路了。是不是觉得,除了价钱贵,还特别麻烦?可最后发现,很多车主都觉得买电车=\省心,实际上却越买越心烦。

我自己也质疑,为什么电池包要那么大一块?难道真是节省成本?还是他们预想到,我们在路上磕到什么什么就要换个新?我不完全觉得这里头都是安全第一的理由,毕竟车的防护设计到位不就可以避免很多伤害?难道出厂的时候就没想过这些常见问题?(这段先按下不表)

电车赚钱新手段,磕伤1.6毫米收钱17万,车主后悔得肠子都青了,维修费用高昂且维修流程繁琐让车主苦不堪言-有驾

电车是不是逐渐变成了加了壳的利润机器?他们用大块修理策略,拉长维修时间,掌握价格话语权,还装作关心用户,其实天知道心里有什么算盘。

一想到,很多人买车的初衷就是为了方便生活,可修修补补,反而变成了折腾费,让他们后悔不已。甚至有人开始重视买二手燃油车,觉得经济实惠多了。

我想问:你觉得,这样的维修套路,是不是让人难以接受?还是车主要不断忍让?毕竟,生活中除了车,是否还能找到不那么套路的选择?

电车赚钱新手段,磕伤1.6毫米收钱17万,车主后悔得肠子都青了,维修费用高昂且维修流程繁琐让车主苦不堪言-有驾

看似简单,里面的逻辑一环扣一环:设计、供应链、利润、售后。车企和零件厂商的关系,像极了快餐店投放的一款套餐,你点的越多,利润越高。只换个角度看,要是真的打算省钱,自己动手拆拆、选点低价配件,也许早已有人试过,结果怎么样?我猜测,可能还是平平淡淡才是真。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真的不知道,未来这种天价维修会不会成为行业标准?或者,像我这样每天盯着零件价格和维修流程的,谁又会在意:车家底的 delicate平衡?

你觉得,真的每次磕磕碰碰都要花那么多钱?或者,有没有某个点其实可以从根源解决?车本身的设计上,能不能加点生活友好的细节?比如—(这段留白)——

还真得想想,咱们买车,除了价格和折扣,究竟还能得到什么?每天加油和充电之间,哪个更麻烦?这个问题,还得再慢慢琢磨。你说,有没有一种方式,可以既保证安全,又不让维修变成天价?或者,所有的套路,都能在日常里看透?

电车赚钱新手段,磕伤1.6毫米收钱17万,车主后悔得肠子都青了,维修费用高昂且维修流程繁琐让车主苦不堪言-有驾

——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