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碰瓷营销”撞上“钢筋铁骨”
理想汽车“卡车对撞测试”视频刷屏全网:理想i8与乘龙卡车对撞后,前者A柱弯折,后者车头溃缩。评论区瞬间被“乘龙不安全”的声浪淹没。但谁都没想到,这场看似“降维打击”的营销,却在48小时后演变成传统车企的逆袭神话——乘龙单场直播观看破2万,经销商咨询量暴增300%。
老司机锐评:新势力车企想用“胸口碎大石”的戏码博眼球,却忘了卡车的战场在泥泞山路,不是实验室的玻璃橱窗。
二、四记重拳反击
快准狠的“土味公关兵法”
1.技术自证:拆掉滤镜,亮出“龙骨”
乘龙第一时间发布卡车龙骨结构拆解视频,用钢卷尺实测防撞梁厚度,对比竞品参数,配文:“卡车的命也是命,安全不是特效片。”——用工地语言回应实验室数据,直击卡友信任痛点。
2.情感暴击:一句“活着才有资格谈理想”炸穿圈层
乘龙官方账号深夜发文,没有PPT,只有一张卡车司机蹲在车边吃泡面的照片,配文:“他们拉的是一车家当,不是一车流量。”话题#卡车司机的命也是命# 24小时阅读破亿。
3.法律亮剑:一纸诉状撕开“定制化测试”潜规则
乘龙联合第三方机构声明:“对撞测试未公开车速、载荷等核心参数,涉嫌误导公众。”更狠的是——直接起诉测试视频二次剪辑传播者,吓得一批营销号连夜删稿。
4.直播带货:把战场变成卖场
反击次日,乘龙开启“卡车人硬核专场”直播:不请网红,让老司机现场演示紧急制动、坡道驻车,穿插修车工讲解事故车真实损伤案例。36小时卖出平时一月的订单量,评论区刷屏:“买的是车,更是命。”
三、为什么乘龙能“反杀”成功?
1.快:24小时内完成“拆车-发声-起诉-直播”四连击,比新势力发道歉信还快。
2.准:锁定核心受众——卡车司机群体,用“钢卷尺测评”对抗“百万级摄影棚”。
3.狠:把安全争议升华为“生命权议题”,让公众意识到:“如果卡车不安全,路上谁都是弱者。”
老司机锐评:这场胜利的本质,是“工地智慧”对“会议室PPT”的降维打击。卡友要的是“这车能扛住青藏线的暴雪”,不是“实验室里A柱弯折几度”。
四、行业暴雷:当碰撞测试沦为“科幻片”
乘龙的反杀撕开了行业遮羞布:
1.测试双标:理想为何不选沃尔沃卡车对撞?业内人士透露:“进口卡车防撞标准高3倍,根本不敢测。”
2.标准缺失:现行C-NCAP仅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对撞无国标,测试方既当裁判又当演员。
3.营销异化:某车企“智能驾驶”宣传片实际由安全员暗中接管,续航虚标投诉量同比激增200%。
8月6日,理想汽车、中国汽研、东风柳汽三方联合发布声明:“严守自律底线,共塑良性竞合:呼吁汽车行业严格自律,在产品研发、测试验证及宣传推广中,恪守诚信原则与商业道德,杜绝诸如贬损性对比等任何形式的不当竞争行为。检测认证机构应坚守专业准则,确保测试流程科学严谨,信息发布真实、准确、完整共同维护风清气正的市场秩序。”
车企应有“三底线原则”:
1.不打码竞标=侵权
2.不公开参数=欺诈
3.无第三方监督=作秀
五、安全不是“科幻片”,行业需要真自律
卡车的归宿是公路,不是热搜。乘龙这一仗赢得漂亮,但三方联合声明的发布更值得深思:当车企把碰撞测试变成“胸口碎大石”的杂技,当“五星安全”沦为充值游戏,谁来守护消费者对行业的信任?安全,从来不该是实验室里的特效,而是每辆车出厂时必须扛住的底线。 安全不在实验室的数据里,而在你紧握方向盘的手中——理性看待测试数据,实际驾驶才是真正的安全考场。
互动:
你见过最离谱的汽车营销套路是什么?评论区晒出你的“避坑指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