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变速箱失宠了,车企集体放弃,维修师傅揭露4大痛点!

最近您要是去逛汽车市场,特别是关注十万到十五万这个价位的家用车,可能会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

想当年,咱们买车,销售顾问要是说这车配的是AT自动变速箱,那简直就是金字招牌,代表着皮实、耐用、高级。

可现在,您再去看,满眼都是CVT无级变速和DCT双离合,AT变速箱反而成了稀罕物,得加钱上高配,甚至在很多热门车型上直接就消失了。

这就让很多人犯嘀咕了,这到底是怎么了?

AT变速箱失宠了,车企集体放弃,维修师傅揭露4大痛点!-有驾

难道是车企们集体糊涂了,放着好东西不用,非要去推那些曾经被我们吐槽过的技术吗?

还是说,这背后藏着我们普通消费者不知道的门道?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好坏问题,而是市场、成本、政策和技术进步交织在一起,共同谱写的一出“时代变奏曲”。

咱们得先聊一个最实在的话题,就是钱。

现在汽车市场的竞争有多激烈,大家都有目共睹。

十年前一辆合资紧凑型轿车,落地怎么也得十五六万,现在呢?

很多同级别的车,裸车价已经杀到了十万以内,甚至更低。

这价格是下来了,对咱们消费者是好事,但车企不是做慈善的,他们也得赚钱,得给股东交代。

那么,这降下来的几万块钱,是从哪里省出来的呢?

除了看得见的配置,比如大屏幕、真皮座椅,更重要的成本控制,就发生在了我们看不见的“三大件”上,而变速箱就是其中一个大头。

AT变速箱,它的内部结构极其复杂,像个精密的机械钟表,里面塞满了行星齿轮组、液力变矩器、各种离合器片和阀体,零件数量多,对加工精度和材料的要求都非常高。

这就直接导致了它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

相比之下,CVT变速箱的核心就是两个锥形轮盘和一条钢带,结构简单得多。

AT变速箱失宠了,车企集体放弃,维修师傅揭露4大痛点!-有驾

双离合变速箱可以看作是两套手动变速箱的集合体,也比AT要精简。

这么一算,在一台车上,如果用CVT或者双离合替换掉AT,车企光在变速箱这一个部件上,就能省下好几千块钱,甚至上万块。

您想,对于一个年销量动辄几十上百万台的大厂来说,这笔账算下来就是几十个亿的利润。

所以在商言商,当消费者追求的“极致耐用”和股东追求的“利润率”放在一起时,车企的选择往往会倾向于后者。

这并非是他们不厚道,而是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做出的现实选择。

说完了车企的经济账,咱们再来算算自己的用车账,这里面最关键的一项就是油耗。

同时,国家政策这只“无形的手”也在背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AT变速箱之所以开起来平顺,尤其是起步的时候感觉很柔和,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它的“液力变矩器”。

您可以把它想象成两个对着吹的风扇,一个主动转,靠吹出的风带动另一个转。

这种靠液体传递能量的方式,虽然能过滤掉发动机的冲击和抖动,但能量损失也比较大,就像风在传递过程中会散逸掉一部分一样。

所以,传统AT变速箱的传动效率一般在85%到90%左右。

而CVT和双离合,它们是钢带或者齿轮直接接触的“硬连接”,能量传递更直接,效率能轻松达到95%以上。

这百分之五到十的效率差距,直接体现在油耗上,可能就是百公里一到两升油的区别。

现在油价这么高,一年跑两万公里下来,光油钱就可能多花三四千块。

AT变速箱失宠了,车企集体放弃,维修师傅揭露4大痛点!-有驾

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更重要的是国家层面的压力。

为了实现节能减排和“双碳”目标,国家对汽车企业的平均燃料消耗量有着非常严格的考核标准,这个标准每年都在收紧。

比如,法规要求车企所有卖出的新车,平均油耗必须达到一个很低的数值,否则就要面临巨额罚款或者限制生产。

这就逼着车企必须想尽一切办法降低每一台车的油耗。

在这样的硬性指标面前,天生就比较“费油”的AT变速箱,自然就成了被优先“优化”掉的对象。

可以说,在油耗和政策的双重压力下,AT变速箱在主流家用车市场的退场,几乎成了一种必然。

接下来要说的这一点,可能更能解释为什么我们自己的国产品牌,在发展初期很少见到搭载高端AT变速箱的车型。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技术专利壁垒。

放眼全球,能把高端AT变速箱玩得炉火纯青的,其实就那么几家巨头,主要是德国的采埃孚(ZF)和日本的爱信(Aisin)。

他们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手里攥着密密麻麻的专利技术,形成了一道外人几乎无法逾越的高墙。

我们自己的车企想自己研发高端AT,会发现到处都是别人的专利,很难绕过去;想去采购,那么价格、供货量、供货时间,就全由别人说了算,主动权完全不在自己手里。

这里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广汽传祺的GS8。

AT变速箱失宠了,车企集体放弃,维修师傅揭露4大痛点!-有驾

当年第一代GS8凭借出色的综合实力,销量一度直逼同级别的标杆车型丰田汉兰达,而它当时用的正是日本爱信的6AT变速箱。

眼看着自家阵营的汉兰达受到了威胁,爱信很快就以“产能不足”等理由,开始限制对传祺GS8的变速箱供应。

这一下就卡住了传祺的脖子,让它错失了乘胜追击的最好时机。

这件事给所有中国车企都上了一堂刻骨铭心的课:核心技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与其花大价钱看别人脸色,还随时有被“断供”的风险,不如另辟蹊径,走自己的路。

于是,我们看到像吉利、长城、奇瑞等一大批自主品牌,开始投入巨资研发自己的双离合变速箱,并且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果。

更具战略眼光的是,中国汽车工业选择了“换道超车”,大力发展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

在电动机面前,变速箱这个传统燃油车最复杂的部件之一,其重要性被大大降低甚至完全取消。

这不仅是无奈之举,更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战略突围,让我们彻底摆脱了在传统内燃机技术上被动追赶的局面。

最后,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AT变速箱的两个主要对手——CVT和双离合,它们自身也在不断地进化和完善,早已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吴下阿蒙”了。

以前我们总说CVT开起来没劲,急加速时发动机干吼转速不提速,有“钢带打滑”的嫌疑。

但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比如采用强度更高的钢链来替代钢带,现代的CVT变速箱已经可以承受相当大的扭矩,足以匹配很多2.0T的发动机。

同时,通过电脑程序的优化,它们还能模拟出AT的换挡感觉,在保证极致平顺和省油的同时,也找回了一些驾驶乐趣。

再说双离合,它最大的槽点就是在城市拥堵路况下,低速跟车时容易出现顿挫和过热。

但现在,技术更成熟的湿式双离合已经成为了主流,通过油液来散热和润滑,很好地解决了过热问题。

而换挡逻辑也越来越聪明,顿挫感被抑制得非常轻微,同时还保留了它换挡速度快、传动效率高的核心优势。

当对手的短板被一个个补齐,甚至在某些方面实现了超越,AT变速箱仅存的“皮实耐用”这个标签,在更低廉的售价、更经济的油耗和更出色的性能表现面前,吸引力自然也就大打折扣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