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平时聊车,经常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你看马路上的丰田、本田、日产,很多车开起来都特别平顺,加速的时候感觉不到换挡,还特别省油,这都得归功于它们用的CVT变速箱。
可你再看看那些德国来的豪华品牌,比如奔驰、宝马、奥迪,它们就好像约好了一样,几乎都不用这个CVT。
这就让很多人纳闷了,难道是德国人看不上这个技术?
还是说这平顺省油的CVT有什么致命的缺点,入不了豪华品牌的法眼?
这背后其实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它牵扯到技术上的“脾气不合”,品牌形象的“偶像包袱”,还有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全球产业链大战。
首先,咱们得从最基础的技术层面说起。
CVT,中文名叫无级变速器,它的工作原理跟咱们骑的变速自行车有点像,但更高级。
它不是靠一档一档的齿轮来变速,而是用一根钢带连接着两个可以改变直径的锥形轮。
通过改变这两个轮子的大小,来实现速度的无级变化。
最大的好处就是平顺,动力输出像一条直线,没有换挡的顿挫感,而且总能让发动机在最省油的状态下工作。
听起来是不是特别理想?
但问题就出在德国车的“心脏”上。
德国车,尤其是BBA这些品牌,特别喜欢用涡轮增压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的特点就是力气大,爆发力强。
这个“力气”在汽车术语里叫“扭矩”。
德国车的发动机一脚油门下去,瞬间爆发出的扭矩非常大,动不动就三百、四百牛·米。
现在你想象一下,CVT变速箱里的那根钢带,它传递动力靠的是和锥轮之间的摩擦力。
当发动机这股蛮横的力气突然涌过来,超出了钢带能承受的摩擦极限,就会发生打滑。
这就好比你用湿手去抓一根快速旋转的棍子,肯定抓不稳。
奥迪当年就吃过这个亏,它是德系品牌里对CVT最执着的一个,曾经在自家的A6L上都用过CVT。
结果有位车主开着一辆2.0T的奥迪去爬山,那台发动机能输出接近400牛·米的强大扭矩,结果在山路上开得正起劲,变速箱里的钢带就开始顶不住了,疯狂打滑导致油温过高,最后系统为了自我保护直接罢工了,车就停在了半路上。
这个场面非常尴尬,也证明了CVT在面对大扭矩冲击时,确实有点力不从心。
反观日系车,它们的主力车型大多使用自然吸气发动机,动力输出比较温和,最大的扭矩通常在250牛·米上下,这个力道正好在CVT能够轻松应对的范围之内。
所以说,这不是谁好谁坏的问题,而是天生的“八字不合”,一个大力士很难和一个优雅的舞者完美配合。
其次,技术上的不匹配只是原因之一,更深层次的是品牌定位和消费者心理。
你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去买一台德系豪华车,你买的不仅仅是一个代步工具,更是一种驾驶体验和身份象征。
奔驰、宝马、奥迪花了几十年时间,投入了无数金钱,在全世界消费者心中建立起了一个“高性能、操控好、有驾驶乐趣”的形象。
在这种形象下,汽车的一些“小脾气”反而成了优点。
比如双离合变速箱在换挡时那种轻微的冲击感,在很多车迷看来,那不是顿挫,而是力量的体现,是机械在告诉你“我正在为你卖力工作”。
宝马公司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发现超过八成的车主认为,这种换挡时的感觉,恰恰是“机械素质好”的代表。
而CVT那种从头到尾都悄无声息、平淡如水的加速过程,虽然舒适,却缺少了这种沟通感,被一些人嘲笑为“无聊”、“像开电动车”。
奥迪A4L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当年搭载CVT变速箱的A4L,就算降价好几万,销量也一直不温不火。
后来奥迪下定决心,给它换上了自家的双离合变速箱,结果价格不仅没降,反而还涨了点,却一下子成了抢手货。
这就说明,对于这个级别的消费者来说,他们追求的不是极致的平顺和省油,而是一种感觉,一种能体现车辆性能、彰显品牌调性的驾驶感受。
在德系豪华车的世界里,过于安静和佛系,反而成了一种不符合身份的“缺点”。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商业战略和产业链的控制权。
这比技术和品牌更现实,也更残酷。
在十几二十年前,全球的变速箱市场基本上被几家巨头垄断。
高端的AT自动变速箱,主要是德国的采埃孚和日本的爱信在玩;而CVT变速箱的市场,日本爱信一家就占了七成以上。
爱信背后的大股东是谁?
是丰田。
这就意味着,如果大众、宝马、奔驰要用CVT,就必须向自己的头号竞争对手——日本人去购买这个核心零部件。
这对于工业制造能力极强、自尊心也极强的德国人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把汽车的“咽喉”交到竞争对手手里,不仅成本上受制于人,战略上也极其被动。
大众集团一份泄露出来的内部文件就说得非常直白:“我们每卖出去一台自己研发的DSG双离合变速箱,就相当于少付给日本人200欧元。”这200欧元看起来不多,但乘以大众每年在全球上千万台的销量,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更重要的是,这是关乎企业命脉的自主权。
所以,大众集团不惜血本,顶着巨大的压力和早期的各种质量问题,也要把自己的DSG双离合搞出来。
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大众的湿式双离合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成本甚至比从爱信采购CVT还要低,而且性能更符合自家发动机的特性。
他们不仅摆脱了对日本供应商的依赖,还把自己的变速箱技术打造成了一个新的卖点,甚至能反过来卖给其他车企。
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选择了,这是一场为了夺回产业链主导权的“独立战争”。
德国人通过自力更生,把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手里。
这个道理,其实我们中国的汽车企业也看得非常透彻。
你看现在我们国产车的进步,比亚迪搞出了DM-i混动系统,长城和吉利也有自己的DHT混动技术,这些都是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
正是因为我们的企业明白了,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自己掌握了,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不受制于人,才能真正地强大起来。
从德国人坚决不用CVT这件事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汽车技术的演变,更是一个工业强国如何维护自己技术尊严和商业利益的生动教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