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商圈停车场,我一眼就扫到了两台小米 SU7—— 一台亮银色,一台活力橙,围着看的人比旁边的 BBA 还多。作为跑了十几年汽车圈的博主,我其实一点不意外:从去年 SU7 上市首日破 5 万订单,到现在路上能见度越来越高,小米这台 “跨界车”,确实把不少人的心勾住了。
但后台总有粉丝追着问:“哥,小米汽车到底值不值得买?” 有人怕 “新品牌不靠谱”,有人馋 “生态联动的方便”,还有人纠结 “性价比是不是真的高”。今天我不吹不黑,从 3 个核心维度跟大家聊透,没有晦涩术语,全是真实体验,看完你自己就有答案。
如果说传统车企卖的是 “交通工具”,那小米 SU7 对米粉来说,更像 “移动的智能终端”—— 这也是小米最核心的护城河,其他品牌想学都难。
我身边有个老米粉,买 SU7 后最常挂在嘴边的话是 “再也不用记车钥匙了”:手机靠近车门自动解锁,坐进驾驶座的瞬间,车机直接同步手机里的导航、歌单,甚至连手机没看完的综艺,上车都能接着看。更绝的是智能家居联动:下班路上在车机里说 “回家后打开客厅灯、把空调调到 26 度”,等他到家,灯亮着、空调凉着,连扫地机器人都提前开始工作了;要是出门忘了关家里的加湿器,在车机上点两下就能远程关掉。
这种 “无缝衔接” 的体验,是很多新势力甚至传统豪华品牌都做不到的 —— 毕竟小米做了十几年消费电子,从手机到家电,早就把 “生态整合” 的功底练透了。如果你家里有 3 件以上小米产品,那 SU7 对你来说可能不是 “买车”,而是 “给家里的智能生态添个新成员”,这种归属感,光看参数是体会不到的。
聊完虚的,再看实的 ——SU7 的产品力到底怎么样?我们拿关注度最高的SU7 Max 版举例,跟同价位的特斯拉 Model 3 Performance 版比一比,大家更直观:
从参数上看,SU7 Max 在加速、续航上都压过 Model 3 一头,价格还低了 3 万多,性价比确实能打。而且 SU7 的细节也很实在:座椅是 Nappa 真皮,冬天坐不冰、夏天坐不闷;中控屏是 16.1 英寸的 2.5K 屏,刷视频、看导航都清晰;连方向盘加热、前排座椅通风这些 “刚需配置”,都是标配。
但作为资深车评人,我得说句实话:SU7 的短板也很明显。比如底盘调校,虽然用了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 “豪华配置”,但开起来的质感,对比宝马 3 系这种主打操控的车型,还是少了点 “韧劲”—— 过减速带时,车身会有轻微的弹跳,不像 3 系那样 “干脆利落”,更偏向舒适家用;还有车机系统,虽然整体流畅,但偶尔会出现 “语音控制响应慢半拍” 的情况,比如你说 “打开空调”,要等 1-2 秒才会有反应,后续还得靠 OTA 升级优化。
另外,SU7 的内饰争议也大:喜欢的人觉得 “简约科技”,不喜欢的人觉得 “太像毛坯房”—— 没有传统车企的木纹装饰、金属按键,整个中控只有一块大屏,连仪表盘都集成在方向盘后面的小屏里,习惯了豪华内饰的人,可能会觉得 “没档次”。
很多人犹豫不买小米,不是因为产品不好,而是怕 “新品牌不靠谱”。这里我总结了两个最关键的顾虑,大家可以对号入座:
小米造车才刚满两年,线下服务网点的覆盖,跟比亚迪、吉利这种做了几十年的车企比,差得不是一点半点。比如我老家在三线城市,朋友买了 SU7 后,每次保养都得开车去省会,来回要 3 个小时;要是车出了小问题,想找个就近的维修点都难,只能靠远程客服指导,体验很糟。
如果你住在一二线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小米的网点覆盖还不错,保养、维修都方便;但如果住在三四线城市或县城,建议你先查一下当地有没有小米服务网点,再决定要不要买 —— 毕竟买车不是一锤子买卖,后续的售后才是关键。
汽车的保值率,跟品牌沉淀、市场保有量直接相关。小米 SU7 上市才半年多,没有长期的保值率数据,我们没法判断它 3 年后能值多少钱。而特斯拉、比亚迪的保值率已经很透明了,比如 Model 3 开 3 年,保值率能到 60% 左右;比亚迪汉的保值率也能到 55% 以上。
如果你打算开 5 年以上,保值率影响不大;但如果想开 3-5 年就换车,小米 SU7 的保值率可能会让你失望 —— 毕竟新品牌的二手车市场接受度,通常比老品牌低。
聊到这里,相信大家心里都有谱了。最后我给不同人群画个 “画像”,帮你快速判断:
资深米粉:家里有小米手机、平板、智能家居,追求生态联动体验,愿意为 “无缝衔接” 买单;
预算 20-30 万的家用用户:看重续航、空间、配置,主要用于日常通勤、家庭出游,对操控要求不高;
科技爱好者:喜欢尝试新品牌,能接受 OTA 升级优化,不在乎 “品牌沉淀”,更看重科技感。
建议再等等的 2 类人:
住在三四线城市 / 县城的人:当地没有小米服务网点,售后不方便,不想为了保养跑远路;
追求操控 / 豪华感的人:喜欢开起来有 “韧劲” 的车,或者对内饰的豪华感要求高,小米 SU7 的调校和内饰,可能满足不了你。
其实没有 “完美的车”,只有 “适合自己的车”。小米 SU7 的优势很明显:生态、性价比、科技感;短板也真实存在:售后、底盘调校、品牌经验。如果你问我 “会不会买”,我的答案是 “如果我是米粉,我会买”—— 因为它的生态体验确实戳中了我的需求;但如果我更看重操控和售后,可能会再等等小米后续的车型,或者看看其他品牌。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对小米汽车的印象怎么样?是已经入手了,还是还在观望?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咱们一起交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