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车加码续航误入“力大飞砖”困局,轻量化才是出路

三个月前,我还在朋友圈里看人晒大电池SUV的新鲜劲,今天就看到他吐槽轮胎又换了一茬,配图里那条轮胎像参加完马拉松的鞋底,边缘都磨毛了。问他咋回事,他也乐,拍着方向盘说:“咱这车,续航杠杠的,轮胎撑不住。”一旁有人接话:“省电?省出来一身冷汗吧,刹车跟下楼梯似的,心里咯噔一下。”气氛一秒就活了。新能源车主,不吐槽点“力大飞砖”,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懂车。

其实这事儿真不是凭空来的。国产电动车都玩命加电池,续航每年涨,车身跟着一起长肉。五米长、两吨半的大家伙,轮胎却越来越细,怎么看怎么别扭。你以为是厂家脑子一热?还真不是。电池重,车就重,重了续航掉,厂家不敢配宽胎,怕影响能耗,最后只能靠窄胎硬扛。轮胎本来是圆的,现在越看越像“勒紧裤腰带”的样子。可真开起来,马路上跟舞狮似的,转个弯都能听见轮胎心碎的声音。

国产电车加码续航误入“力大飞砖”困局,轻量化才是出路-有驾

聊到这里,不得不说句公道话,国内新能源车有点像小时候打游戏,主角升级全靠堆装备,装备一多,速度反倒上不去。车企的PPT里,轻量化、低风阻写得跟诗一样,真到量产,铝合金、碳纤维就像“明日理想型”,永远停在未来。你要说成本吧,工程师心里有数,老板更有算盘。可消费者花了三十万买个“大号充电宝”,开着像拖个小山,这心理落差,真没谁能体会。

混动车型更有意思,电池、油箱、发动机、马达全上,听着像全家福,实际用起来,空间被榨得只剩儿童乐园。朋友买了辆混动,兴冲冲开回家,结果后排放个行李箱都费劲。他说:“买的时候觉得能省油,结果是省空间。”说到底,这买车像买房,谁不想大一点、全一点,真用起来,才发现“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轮胎”。

国产电车加码续航误入“力大飞砖”困局,轻量化才是出路-有驾

有时候我也纳闷,特斯拉在美国都快跑成出租车了,车重依然控制得死死的,国产电车咋就越做越大?Model 3风阻0.23,百公里能耗13度,国内同级车动辄18度,风阻0.3。你问为啥?人家真下本钱做轻量化,咱还在比谁的电池大。新能源车市像极了广场舞大妈的音响,谁嗓门大,谁就能吸引人,至于底子怎么样,没人细看。

行业专家、媒体、车评人,嘴都快说破了,轻量化、低风阻才是正道。可厂家根本不在乎,他们要的就是续航数字和参数表能打。你问买车的老王,他只关心“能不能跑到杭州”,至于轮胎多久爆、刹车多长,都是买完之后才开始琢磨。网上段子都出来了:“新能源SUV=电池+马达+沙发,剩下全靠勇气。”

国产电车加码续航误入“力大飞砖”困局,轻量化才是出路-有驾

其实咱们也不是没见过类似的场面。前几年手机行业拼电池续航,最后每家都做成厚砖头,谁还记得当初iPhone有多轻薄?现在新能源车,像极了搬砖比赛,大家都在拼谁能扛得久。偶尔有厂商玩轻量化,立马被吐槽“续航短”。你说是不是有点“不得不胖”的时代错觉?

混动车主那波,心里也不痛快。油电双修听着美,开起来哪哪都别扭。发动机、电机、变速箱、逆变器,空间全被占了,重量还飞涨。你以为这就是答案?别逗了,保养起来比纯电还麻烦,保险还贵。朋友圈里有个哥们儿,买混动就是图个省心,结果一年换了两次后悬挂,真是“省心省到心梗”。

国产电车加码续航误入“力大飞砖”困局,轻量化才是出路-有驾

偶尔翻翻数据,心里也不淡定。国产中大型新能源SUV普遍2.3吨起步,高配混动能摸到2.5吨。轮胎配的还是窄胎,轮胎爆得比气球还勤快。再看看国外,宝马i3用碳纤维,特斯拉玩铝合金,人家百公里能耗、整备质量都压得死死的。国内厂家怎么就不着急?还不是因为“堆料思维”好卖。你想要安全、想要高效、想要轮胎耐用?等下辈子吧。

说到底,这事儿像极了中国家庭装修,谁家都想来个大理石地板、全屋智能,最后住进去才发现电费贵得心疼。新车上市,大家只盯着参数表,真开上路,才知道啥叫“物理规律谁都躲不过”。轮胎再窄,车再重,刹车距离、磨损率、爆胎风险,一样都不少。

国产电车加码续航误入“力大飞砖”困局,轻量化才是出路-有驾

有时候我也自嘲:“咱们这些车主,买的不是车,是一场玄学实验。”行业专家说轻量化、低风阻才是正道,厂家PPT里轻量化讲得跟神话一样,落地就变成“明日再议”。买车的只关心续航,爆胎、刹车、能耗,都是后话。轮胎厂商倒是乐了,生意比修理厂还火爆。

你说,新能源车到底该怎么卷?续航、动力、内饰、智能——都卷过一遍,唯独轻量化和低风阻没人真拼。难道要等哪天轮胎真顶不住,才想起来“原来物理才是老大”?特斯拉、宝马那些老外厂商,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咱们还在堆电池、拼马力。再这样下去,新能源车圈迟早得变成“轮胎更换大赛”。

说白了,这事儿谁也别装无辜。厂家有厂家算盘,消费者有消费者焦虑,专家有专家理想,轮胎和刹车才是真正受苦。你要真想买个开着省心的新能源车,我劝你先去轮胎店聊聊,看看换胎要多少钱,再决定要不要上“五米长、两吨半”的巨无霸。至于那些还在参数表里找安全感的朋友,祝你好运,别让下一个爆胎的朋友圈故事成为你。

说这么多,你觉得未来新能源车是会越来越“力大飞砖”,还是哪天真有品牌敢回归技术本质,造出一辆又轻又快又耐用的好车?评论区留个脚印,咱们一起等答案落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