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日产轩逸,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身边谁买车要考虑省油、皮实、空间大,十有八九都得让人试坐试坐轩逸。可就在9月24日,日产又官宣了全新一代Sentra(国内对应轩逸)的官图,这次还首次公开了内饰。老实讲,我看到内饰图的那一瞬间,心里还真嘀咕:日产也终于想明白了?合着几十年如一日的复古朴素风,终于舍得换一波新潮玩意儿了?
换新这事儿,到底值不值得?这就像冬天有人穿秋裤,有人偏偏光腿,为啥会有这么大差别?其实一代又一代的轩逸之所以卖得好,本质上靠的不是“新”而是实用皮实。你买轩逸会指着它能炸街吗?不会,那你为啥会关注内饰、外观焕新这些表象?难道日产突然把车变得特别高级了,咱就买账?这不是给自己找借口,毕竟咱们都知道,轩逸的核心竞争力根本在于经济与耐造。可是,消费者一天天被各种刺激整得审美疲劳,要是不变点脸色,你还真得被市场遗忘了。
你说这次新款有哪些不同?首先外观上,V-motion家族式前脸、獠牙式大灯、黑化车窗框架这些东西,乍一看没啥新意,管它是SR运动版涂装还是18寸双色轮毂,那不都是从轿车改运动风的老套路?看着确实比老款时尚一些,也多了点年轻的气息,但到底“新在哪”,说白了就是把原来沉闷的书呆子画上了烟熏妆。可烟熏妆就等于变美了吗?老实说,我抱观望态度,毕竟大家花十几万选轩逸的人,哪一个是为了造型放弃口碑的?
再看内饰,这次确实算“脱胎换骨”,12.3英寸仪表盘+12.3英寸中控大屏,外加*物理按键连体出风口*,64色氛围灯,BOSE音响,手机互联,听着挺高级的。日产这回是不打算再让别人笑话“祖传收音机”了,是不是叫好还不好说,但起码愿意思变下。但这里我就想问一句:这么多花里胡哨的数码配置,到底是让谁买单?买轩逸的主力人群,他们对这些屏幕有多大需求?
一个问题,咱们不妨冷静想想:到底是什么让一台十几万的家用车好卖?靠配置?靠外观?其实还是平头百姓那点不出新意但是最踏实的诉求。省油、皮实、通勤无忧、维修简单,开个十年不用发愁,油耗低、后排大,再能装四个箱子,后备厢放三箱瓜省事儿。你给个64色氛围灯,真管用?你还不如省出钱来加两层隔音棉。
安全方面,新一代轩逸说得挺好听,10气囊、ProPILOT Assist驾驶辅助系统,拿来跟对手对比没短板,看上去高大上。可你要问我,大多数中国家庭真需要多少驾驶辅助?城市拥堵路况下会用多少?就是那几个高速包路段,我打个卡还得再看一眼,这驾驶辅助也只不过是高分作文加了几个飘逸的比喻句。你说这东西真能成为轩逸的致胜法宝吗?要我说,是加分项,但不是人心所向。
动力这事,海外版标2.0L发动机,151马力,咱们估计到国产还是经典1.6L自吸,讲真,这点动力不是谁都能无感接受。毕竟连轩逸自个儿都开始往混动上试水了。市场上比亚迪秦都杀疯了,起码人家动力和经济性双管齐下,你轩逸还端着“踏实靠谱”金招牌,能端多久?自主品牌拼命卷插混,主打一个又快又省油。轩逸的1.6自吸再坚挺,也架不住隔壁孩子家已经拿奥数奖回来了,你还天天优秀,但只是普通优秀罢了。
价格永远是悬在合资头上的剑,这些花活做出来,值几个钱?上一代轩逸优惠三四万走量,多卖一台赚一个。可中国老百姓心里明白,买车就图个实在。你给我这些配置,能不能别加价?或者说,折腾完这一切,最后落地价给到位,否则一样有人选自主品牌新锐,配置更全、更能打。市场变化太快,比亚迪、吉利、长安,大众、丰田,谁都不想被时代淘汰。
回头一看,轩逸在中国混得风生水起,不是因为“进步”,反而是靠“稳定”。市场上最怕的不是不新颖,而是变得不实在。轩逸的新老同堂玩得漂亮,把价格空间拉出来,用户要省油就选经典,要新潮就选新款,谁都别得罪,销量自然起来。朗逸、卡罗拉甚至新伊兰特,其实路线都差不多,平平淡淡,活得也许没那么光鲜,但是绝不容易消失。
轩逸的数据也有说服力,2025年1-8月卖了19.04万辆,只比秦PLUS低,比朗逸卡罗拉还横。你说中国车市变化大,这帮合资老人家,顶端的位置还没被撼动,只不过昔日王者的压力肉眼可见。比亚迪秦PLUS就像那种拼命搞新东西、拼命降价、三天两头搞懂用户的人。轩逸虽然还没掉队,但要想不滑坡,就必须面对现成难题:你凭啥还能一直做得这么稳?
答案其实简单:第一,渠道扎实,售后有口皆碑;第二,用户广,家用车标准答案;第三,供应链稳定,开发成本低。可是,这三板斧到头也会有用尽的一天。“轩逸”不会一辈子当老大,竞争对手孩子一茬换一茬,代际差距要真拉大,轩逸还能靠什么混?难道仅仅把屏幕换大、氛围灯换彩、LOGO换亮就能解决全部问题?我看不是。
我倒觉得,现在中国车市越来越像大家乐园,什么配置你都可以加,什么风格你都能试,卷到一定程度,大家会反思:到底我们的需求是不是被厂商带着跑?买一部十几万的家用车,你想要啥?是性价比?是外形拉风?还是油耗跟上脚步?下一代轩逸,要真想稳如泰山,除了花俏升级,得琢磨琢磨核心竞争力怎么保、后期服务能不能再升一级、油耗能不能再低点,动力能不能更好点。否则等新鲜劲一过去,还不是得靠以往的折扣和实惠搏销量?
汽车这东西,归根到底是个消耗品,三年五年能升级一次,代步通勤是主业。谁主动拥抱新趋势,谁就有新话语权。日产轩逸虽然惯性还在,但守成不进取,终究会被历史抛下。现在的变化只能说明,厂家不想被市场边缘化,主动变变样,争取年轻、小家庭、甚至选车挑花眼的新生代。保守还是革新,全看厂家的魄力和定力。
最后我想说的是,轩逸的每一次升级,实际上都在问我们:家用车到底需要多花哨?用户到底能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吗?等到新鲜劲儿过了,还有没有能力回归基本盘?我觉得,新轩逸变革之下,反倒让人更明白一个道理:时代可以卷,车可以卷,心不能跟着卷。买车这事儿,看是不是什么都得新,但最重要的,始终是合适。不怕轩逸新,只怕业内卷,仅凭一张新面孔,就想长红不败,难。牌怎么打,还要看的是根基和底气,也是我们作为消费者真的看得明白,等得下去。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