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的一则消息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工信部的最新一批新车申报目录里,出现了新款东风日产天籁的身影。
作为一款在中国市场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中型轿车,天籁的每一次改动都牵动着许多家庭消费者的心。
想当年,它和丰田凯美瑞、本田雅阁并称为“日系三剑客”,凭借着无与伦-比的乘坐舒适性,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移动的大沙发”,是很多人心目中舒适、可靠的代名词。
但是,时代变了,如今的汽车市场早已不是当年的光景。
国内自主品牌的强势崛起,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带着智能化的浪潮,给这些传统的燃油车巨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款天籁选择对外观进行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造,这背后显然承载着不小的期望。
那么,这次“换脸”手术到底成功不成功?
它能不能帮助这位老将,在如今这个强手如林的新战场上,重新找回当年的荣光呢?
我们先来仔细看看这次新款天籁到底变在了哪里。
最直观、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无疑是它的前脸。
现款天籁那个标志性的大尺寸V型镀铬中网,虽然辨识度很高,但说实话,在当下的审美潮流中,显得有些过于张扬和商务化,对于年轻消费者的吸引力正在减弱。
而新款车型显然听取了市场的声音,对前脸进行了彻底的重塑。
设计师们果断放弃了之前大面积的镀铬装饰,转而采用了一套尺寸更收敛、内部由多条横向饰条构成的熏黑进气格栅。
这种设计风格,让整个车头看起来不再那么“油腻”,反而增添了几分精致感和运动气息,显得年轻了不少。
与此同时,大灯的造型也变得更加锐利,并且通过一条黑色的装饰面板将两侧灯组连接起来,形成了当前非常流行的一体化贯穿式设计。
这种手法在视觉上有效地拉伸了车头的宽度,让整车姿态显得更低、更稳健,也更具攻击性。
可以说,单就前脸而言,新款天籁完成了一次成功的“逆生长”,从一个稳重的中年形象,向一个干练、时尚的青年形象转变。
视线转移到车身侧面,这里的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
新款车型基本沿用了现款的车身轮廓和线条,这在成本控制为主的中期改款中是常规操作,毕竟重新设计和制造侧围的模具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熟悉的车身比例和略带溜背的造型,保证了天籁一贯的优雅姿态。
车身尺寸方面,参考现款的长宽高4906/1850/1447毫米,以及2825毫米的轴距,预计新款也不会有太大出入,这意味着其内部空间表现,尤其是后排那“大沙发”般的乘坐体验,应该会得到完整的保留。
当然,为了增添一些新鲜感,日产还是为它提供了几款全新造型的铝合金轮圈,也算是为这身熟悉的“西装”换上了一双时髦的“运动鞋”。
然而,当我们绕到车尾时,惊喜再次出现。
新款天籁在车尾部分用上了堪称“点睛之笔”的设计——贯穿式后尾灯。
这个设计元素在今天有多么受欢迎,已经无需多言。
无论是高端豪华品牌还是亲民的家用车,都在争相使用。
它不仅能在夜间点亮时形成一道极具辨识度的光带,显著提升车辆的科技感和高级感,还能在视觉上让车尾显得更加宽阔和敦实。
更值得一提的是,尾灯中央还镶嵌了“NISSAN”的字母标识,根据目前的设计趋势,这串字母很大概率可以与尾灯同步点亮,进一步增强了品牌身份和精致感。
为了配合全新的尾灯组,后包围的造型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变得更加简洁,并将排气管进行了隐藏式处理。
虽然车辆的实际排气布局依然是双边共两出,但这种“藏起来”的设计,显然是在向新能源车干净、简约的尾部设计风格靠拢,也反映出日产在燃油车时代末期,试图融合新时代设计语言的一种尝试。
外观上的革新是显而易见的,但当我们打开发动机盖,看到的就是那套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动力系统了。
新款天籁将继续提供两款发动机供消费者选择,动力总成部分没有做出任何改变。
其中一款是2.0L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115千瓦,这款发动机的优点在于技术成熟、运行平顺、后期维护保养成本相对较低,是追求经济实用的家庭用户的稳妥之选。
另一款则是日产引以为傲的2.0T VC-Turbo可变压缩比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高达179千瓦,能够在需要强劲动力时提供酣畅淋漓的加速体验,而在平稳巡航时又能兼顾燃油经济性,是日产技术实力的体现。
与这两款发动机匹配的,依然是那台以平顺性著称的CVT无级变速箱,它能确保动力输出如丝般顺滑,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天籁赖以成名的舒适驾乘感受。
到这里,一个清晰的画像就勾勒出来了:新款天籁进行了一次“表面功夫”做得很足的升级。
它换上了一张更年轻、更帅气的脸,穿上了一件带有贯穿式尾灯的“潮服”,努力让自己跟上时代的审美。
但它的“内心”,也就是它的机械素质和动力核心,依然是那个我们熟悉的、以舒适和可靠为本的“老派”选手。
这就引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在2024年的中国汽车市场,仅仅依靠外观的年轻化,还足以打动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吗?
我们不妨看看周围的环境。
它的老对手,凯美瑞和雅阁,早已在混合动力领域深耕多年,其新一代产品不仅油耗更低,驾驶感受也更接近电动车,吸引了一大批注重节能环保的消费者。
而真正的“颠覆者”,来自我们的国产品牌。
以比亚迪汉为代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凭借着可油可电的灵活性、极低的日常使用成本、免购置税以及上绿牌的政策优势,正在猛烈地冲击着传统B级燃油车的市场。
更不用说那些纯电动新势力,它们在智能化、人机交互、自动驾驶辅助等方面的体验,已经远远走在了合资品牌的前面。
根据公开的销售数据显示,天籁近期的月销量在七千多台的水平,虽然尚可,但与巅峰时期相比,以及与主要竞争对手的差距,都显示出它正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
消费者正在用自己的钱包投票,证明单纯的“舒适”和“可靠”,已经不再是购车决策中唯一的、或者说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了。
新款天籁的这次改款,无疑会让那些原本就对日产品牌有好感,信赖其品质但又对老款外观有所犹豫的消费者,重新将它纳入考虑范围。
但对于那些已经被新能源汽车的全新体验所吸引的潜在客户来说,一个更漂亮的外观,可能还不足以让他们回心转意。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