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攻陷欧洲车库!中国品牌能否撼动BBA地位,挑战百年汽车霸主?”

中国的汽车品牌正在悄悄地改变欧洲市场,这事吧,要是搁早几年讲,今天欧洲人的车库里会越来越多出现中国车的身影呢,可现在的数据显示,中国车企正在欧洲市场悄悄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 堪称“闷声干大事”的典范。

“中国车攻陷欧洲车库!中国品牌能否撼动BBA地位,挑战百年汽车霸主?”-有驾

Dataforce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9月,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拿下了7.4%的份额,比去年同期的3.3%直接翻倍,2023年前九个月,中国汽车在欧洲的注册量已经突破52万辆,同比增长 83%, 但说句实话哈,这光鲜数字背后也有点不太均衡,比如德国市场,中国车只占了2.9%,不到欧洲市场的一半,这差距是不是挺神奇的?

咋说呢,这种表现也不是凭空而来的,中国车之所以能有这个成绩,和它们瞄准的市场密切相关,尤其是SUV和混动车型,举个例子像在中型SUV市场上,中国车已经占比达到了13.9%,你说是不是挺有意思,比亚迪的Seal U、小鹏G6这些车型直接就成了主推手,而在紧凑型SUV方面呢,MG HS和Omoda 5也不含糊,占据了13.2%的份额。提到混动,这些车的表现可谓是名利双收, 比亚迪Seal U这款还成了欧洲最畅销插电混动车型,销量直接超越了大众途观。而更有意思的是,就MG HS和Jaecoo 7也冲进了插混前十里,直接让中国品牌在欧洲的插电混动市场份额涨到了20%,啧啧,这突围真是得劲儿,

“中国车攻陷欧洲车库!中国品牌能否撼动BBA地位,挑战百年汽车霸主?”-有驾

纯电动车的表现就有点慢了,我琢磨着应该和欧盟的高额关税有点儿关系,目前中国车在纯电市场的份额还不到12%,但这个事吧,不是没动作,比亚迪海豚系列就要来了,据说是主打小型市场。不光是这些,中国车还在尝试性价比路线和主流市场双管齐下,完全不走日韩早期专注低端市场的老路,直接上来就对着传统车企叫板,你说这胆儿多大。

要说单从数据表面中国车在欧洲市场有点“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架势,英国和挪威是最明显的例子,英国市场9月的份额已经达到了13.2%,这可绝对算是中国品牌在海外的一个大场子了,跑得是比亚迪旗下的车。而挪威呢,因为政策有零关税的支持,份额也冲到了12.8%,而像冰岛、西班牙、意大利的居民们,也好像格外对电动车有兴趣,份额已经稳占超过8%。

“中国车攻陷欧洲车库!中国品牌能否撼动BBA地位,挑战百年汽车霸主?”-有驾

提个题外话,德国、法国就完全不一样了, 并没有咱们期待的“大牌效应”,在这些汽车工业的老根据地,眼下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仍然很小,拿德国为例,9月份只有可怜兮兮的2.9%,法国稍微好点,3.7%。这还是消费者的信任问题,德国人对自己本国造车品牌看得太重要了。 有分析师说嘛,这事主要卡在文化信任和对售后的期待上,这些核心要素是中国品牌短时间内很难追平的。

可能有人会说,那这些失败的地方是不是意味着,这优势没法跨越文化的鸿沟啊?其实也一些国产品牌已经开始适应这种“水土不服”,比如广汽集团选择在奥地利进行本土化代工生产,绕开关税直接贴欧洲制造的身份,还放出话说Aion车型从品质上要打脸欧洲市场。同样的,吉利也开始试着和意大利、英国混市场,推高端电动款对战比亚迪和MG,甚至长城还计划重返欧洲战略,要再出发了,奇瑞也带着瑞虎8插混车型杀进英国呢,这动作一个紧接一个。

“中国车攻陷欧洲车库!中国品牌能否撼动BBA地位,挑战百年汽车霸主?”-有驾

不过老实说,想站稳脚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上高端一脚的极氪和蔚来,现在也没蹦跶多高,还有一个叫极星的品牌稍微强点,前九个月的份额目前是1.8%,但是你要真想从宝马、奔驰和奥迪这种百年老店里抢下一席之地,那真非得技术和用户服务都得再提升,我只能说慢慢来吧。

那从客观角度看呢,中国车企的崛起可以说验证了电动化转型中的市场机遇,外加自己技术和更新速度上的巨大发展,但是回头你再细看德国的态度,会发现想真正突破欧洲传统的汽车市场,抢下稳定的份额,过程一点都不简单甚至让人琢磨着,这条路到底能不能走通,毕竟文化认知和市场偏好的关系,可不是咱单靠技术和数据就能解决的事情,你觉得呢,中国品牌真能在BBA老家站稳脚跟吗?这可不仅仅是它们的未来发展,也是下一步全球汽车布局的另一个考验啊。

“中国车攻陷欧洲车库!中国品牌能否撼动BBA地位,挑战百年汽车霸主?”-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