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后再审上海与特斯拉的百亿豪赌:这笔投入我们获利几何

2018年,上海市和特斯拉达成合作协议,正式推进特斯拉超级工厂在临港设立。

那时候一件事儿在全国都轰动啊,不光是因为中国首次允许外资全资建厂车企,更主要的是上海给了特斯拉一揽子超棒的优惠:便宜的土地、大额贷款、税收优惠,还要推进本土化。

不少人都觉得这是“百亿豪赌”,当时国内的网友们几乎都在谩骂,觉得官方这是在给外企送钱。

转眼七年蹉跎,如今再回头看看,这笔买卖究竟是谁挣了大头呢?

七年后再审上海与特斯拉的百亿豪赌:这笔投入我们获利几何-有驾

特斯拉上海厂在2019年开始动工,到了2020年,国产Model 3就正式开始交付。之后一路攀升,到2024年,上海工厂的年交付量已经超过91.6万辆,占到特斯拉全球交付总数的一半多些。

不到七年时间,这家工厂已经生产出了超过三百万辆汽车,其中出口到海外的就有一百万辆。也就是说,上海工厂不仅牢牢站稳了中国市场的脚跟,还成了特斯拉的国际出口的重要基地。

马斯克自己都说过,中国现在已经变成特斯拉全球最大的市场,份额超过了三分之一。

当年有人还在质疑,说扶持外企可能会压制国产车,但事实证明,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特斯拉一到来,反倒促进了市场竞争,带来了那种大家期待的“鲶鱼效应”。

到了2019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虽然初具规模,但大部分整车厂和零部件公司还在不断摸索和试探中。

特斯拉在本地化生产方面引入了很多先进的工艺和管理模式,不一会儿就让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和水平有了质的提升。

七年后再审上海与特斯拉的百亿豪赌:这笔投入我们获利几何-有驾

像上海超级工厂的零部件本土化程度现在已经突破了95%,签约的本土一级供应商也超过了400家,其中有60多家已经加入了特斯拉的全球供应链。

这其实意味着,不是特斯拉单纯从中国获益,而是中国也借助特斯拉的体系,走进了全球价值链。

像宁德时代、三花智控、拓普集团这些公司,都是在这个过程里经过锻炼,逐渐成长为国际化的企业。

回头看看上海自己这边的得着,签合同的时候,浦东临港给特斯拉提供了低利息贷款和优惠土地,但也讲得挺明白:五年内得投超140亿人民币,每年上缴税金不能少于22.3亿,否则土地就得收回。

到现在已经七年过去了,这些条件不光达到了,还提前把目标超额完成了。

七年后再审上海与特斯拉的百亿豪赌:这笔投入我们获利几何-有驾

上海工厂一年的产量差不多快达到百万辆,带来的税收和相关产业链的产值,比起当初的投资可不知道大了多少。

再加上临港因为特斯拉的入驻,整个区域也被打造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聚集地。

以前这片地方还算偏僻、荒郊野外的区域,现在可热闹起来啦,已经吸引了不少零部件厂商、物流企业和人才集聚在这儿了。

可以这么说,靠着特斯拉,上海在国内新能源产业的版图上稳稳站稳了龙头的位置。

你看,这场“百亿豪赌”到底算不算太冒险了?其实呢,有个细节经常被忽略,那就是上海政府其实采取的是一种低风险高回报的策略。

想要出让土地、发放贷款,乍一看似挺慷慨,但实际上呢,前提可是得有明确的对赌条件。只要特斯拉达不到预定目标,合同就会作废,土地也会被收回,贷款自然也得收回来。

这跟以前政府对一些本土车企的“输血式”补助不一样,那时候虽然给了钱,但企业可能还是撑不住倒闭了。

像特斯拉这样做法很讲究算帐,真正用钱换来了生产能力、税收增长,还有产业的提档升级。

不仅没变成“冤大头”,反倒成了赔得最少、赚得最多的一方。

七年后再审上海与特斯拉的百亿豪赌:这笔投入我们获利几何-有驾

这七年来,我们到底赚了多少钱呢?得从几个方面来讲一讲。

第一块就是经济上的好处,上海因为特斯拉,税收收入稳稳的持续进账,还带动了好多上下游的就业机会和投资。临港片区以前相对冷清,现在变得热火朝天。

第二个亮点就是产业链上的好处,中国的零部件企业借助特斯拉打开了通向全球供应链的大门,这可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在传统燃油车的年代,零部件的标准基本都是由德国和日本的企业把控着,中国的厂商要插手进去可真不容易。

到了新能源的时代,我们借助特斯拉“带头”促使大家都去升级,把市场做得更大。反倒是国内的供应商们,后来居上,甚至超过了西方那些企业。

第三呢,就是技术和管理上的溢出效应。特斯拉把那套自动化程度很高、效率也特别棒的生产体系带到上海,国内的车企一看到,马上觉得自己要是反应慢一点,就可能被甩在后头,于是都开始赶紧追了上去。

这也就导致,几年的时间里,国内车企的技术升级比过去十几年都快得多、快得厉害。

七年后再审上海与特斯拉的百亿豪赌:这笔投入我们获利几何-有驾

要说最关键的地方,就是中国借由特斯拉的助力,提升了自己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中的话语权,也就是说影响力变大了不少。

以前我们多半只是做代工的角色,但新能源不一样啦,中国市场规模大得吓人,供应链也非常完整,“全球最大的出口中心”就坐落在上海。

这就说明,很多海外的电动车,背后其实都得靠“中国制造”撑着。

里面不仅有特斯拉,还包括比亚迪、吉利这些国产品牌。我们跟外国的车企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共存的伙伴。

特斯拉的表现证明了上海乃至整个中国在产业整合方面的水平,这是别人很难模仿学到的。

七年过去了,特斯拉不光把车厂落在上海,还在2025年搞了个新的储能厂,专门生产大规模的电化学储能系统。

这回投资和七年前搞整车厂那个劲儿差不多,再次展现了“特斯拉速度”,不到一年就搞好了并且开始投产。

七年后再审上海与特斯拉的百亿豪赌:这笔投入我们获利几何-有驾

为啥他们还是偏爱上海呢?一是上海这边已经打出了牌,证明了自己的营商环境和办事效率没得挑;二是因为整个长三角的零配件供应链,简直没得比,别的地方难以替代。

不管是将来整车还是储能系统,咱们中国都能成为特斯拉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基地,早晚的事。

将来,特斯拉在上海还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不管是4680电池还是储能工厂,他们都借中国市场当跳板,把产品推向全世界。

中国的零件公司也会趁机继续打入国际市场,增强自己的议价能力。

七年后再审上海与特斯拉的百亿豪赌:这笔投入我们获利几何-有驾

七年前我们还担心“卡脖子”,如今倒过来说,新能源供应链成了咱们卡别人脖子的好时机,这变化可真大啊。

这次“百亿豪赌”,上海没输,国家一点亏都没有,不光挣了钱,还赢得了时间、市场份额和技术的话语权,收获真不少。

七年过去了,特斯拉的进驻,虽然让中国车企曾经有点难堪,但也推动他们奋起,变成了全球一流公司。如今的成绩,已经远超当初的预料。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