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终于扛不住,关闭帕萨特生产线,转身投靠小鹏汽车

夏末的沃尔夫斯堡飘着柴油味的风,大众集团总部会议室里的决策却让整个汽车圈炸了锅——经典车型帕萨特正式停产,同时宣布向小鹏汽车增资7亿美元合作研发电动车。这哪是寻常的商业合作?分明是燃油车时代霸主向中国新势力递出的投名状。

大众终于扛不住,关闭帕萨特生产线,转身投靠小鹏汽车-有驾

燃油车王者的“中年危机”

帕萨特曾是中产家庭的“梦想座驾”,国内累计销量超300万辆,德国高速上至今能见到跑了几十万公里的老款车型。但2023年欧洲最畅销车型榜单上,特斯拉Model Y把高尔夫挤到第二,中国电动车渗透率突破35%。大众CEO奥博穆的焦虑肉眼可见:“我们不能再靠内燃机过下一个十年。”

数据更残酷:2023年上半年,大众在华纯电车型ID.系列销量仅6.2万辆,不及比亚迪单月销量的一半。帕萨特生产线工人老周在抖音发了一条流水线关停视频,配文“38年工龄换了一张新能源培训通知”,点赞瞬间破10万。评论区炸出无数同行:“德国人搞不定软件,连车机卡顿都解决不了”“你看ID.3的车主群,全在吐槽续航虚标”。

为什么是小鹏?

合作消息公布当天,小鹏股价暴涨40%,德国《商报》标题带着酸味:“中国人教大众造电动车”。但行内人清楚,这场联姻各取所需:大众看中小鹏的XNGP智能驾驶和800V高压平台技术,小鹏急需大众的供应链和海外渠道。何小鹏在微博晒出双方工程师开香槟的照片,网友却发现角落里的细节——德国人手里攥着纸质地图,中国团队举着手机导航。

大众终于扛不住,关闭帕萨特生产线,转身投靠小鹏汽车-有驾

技术互补背后是赤裸的差距。小鹏G9的智能座舱搭载高通8155芯片,语音交互延迟仅700毫秒;大众ID.7的车机被车主吐槽“像用十年前的安卓机”。更打脸的是,大众自主研发的SSP电动平台延期到2028年,而小鹏SEPA2.0平台已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知乎上有工程师爆料:“德国团队坚持用本土供应商,一颗毫米波雷达报价比中国贵三倍。”

大象转身的代价

帕萨特停产不是孤例。丰田砍掉皇冠燃油版,宝马莱比锡工厂将MINI生产线改为纯电专属。但大众的转型尤为艰难:2022年软件部门CARIAD烧掉20亿欧元,却连个流畅的OTA都搞不定。奥博穆在内部会议拍桌子的视频被泄露:“我们造得出最好的双离合变速箱,但代码写得像高中生作业!”

中国市场成了救命稻草。大众安徽工厂斥资25亿欧元转型电动基地,却遭德国工会抗议“技术外流”。有意思的是,小鹏研发中心最近多了群穿polo衫的德国工程师,他们学着用微信抢红包,却坚持下午四点喝咖啡——文化磨合比技术合作更难。微博热评一针见血:“以前是市场换技术,现在是技术换市场。”

尾声:谁在颠覆谁?

当德国媒体追问“是否担心被中国合作伙伴反超”,奥博穆的回答耐人寻味:“汽车工业没有永远的导师。”广州小鹏工厂里,新下线的G6贴着中德双语质检单,产线工人戏称这是“混血车”。而在沃尔夫斯堡,帕萨特生产线最后的螺丝被送进博物馆,标签写着“1996-2023”。

大众终于扛不住,关闭帕萨特生产线,转身投靠小鹏汽车-有驾

或许十年后再回头看,这场合作会像当年丰田与特斯拉的短暂联姻一样成为历史注脚。但此刻,它正撕开旧秩序的裂缝——当传统巨头放下身段拜师新势力,你听到的是内燃机时代的熄火声,还是电动化浪潮的汽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