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狂赚305亿,这台_印钞机_,碾压所有车企

最近只要一聊起车,大家的话题都绕不开新能源。

不是这家发布了新车,就是那家又开始降价,整个市场热闹得不行,小米、问界、理想这些牌子天天都在新闻头条上,好像谁不聊上几句就跟不上时代了。

咱们普通人看着这些车企打得火热,又是开发布会,又是给补贴,心里可能都会犯嘀咕:这么个搞法,他们到底还赚不赚钱啊?

半年狂赚305亿,这台_印钞机_,碾压所有车企-有驾

其实,大家可能都看错了地方。

在这场新能源汽车的盛宴里,真正闷声发大财的,并不是那些在台前风光无限的汽车品牌,而是藏在幕后,那个几乎所有车企都离不开的“供应商大佬”——宁德时代。

咱们先来看一组实实在在的数字,你就能明白这家公司有多厉害了。

根据不久前公布的财务报告,就在半年的时间里,宁德时代的营业收入达到了惊人的一千七百多亿,这已经很夸张了,但更吓人的是它的净利润,高达三百零五亿元。

你没看错,是净赚三百零五亿,而且只用了六个月。

这是什么概念呢?

咱们简单换算一下,就等于它每天睁开眼,就能净赚一点七个亿。

这个赚钱速度,比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全年利润还要高。

更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利润增长速度,比它卖货的收入增长速度要快得多。

这说明什么?

说明宁德时代已经不是靠多卖货来多赚钱的阶段了,而是进入了一种“卖得越多,赚得越爽”的境界,它的利润率在不断提升,简直就是一台效率超高的印钞机。

我们把这个三百零五亿的半年利润,放到整个汽车行业里比一比,就更能感受到它的分量了。

就拿现在风头正劲的比亚迪来说,它既造车也造电池,算是行业里的全能选手了,可它辛辛苦苦干一整年,二零二三年的净利润是三百亿左右。

半年狂赚305亿,这台_印钞机_,碾压所有车企-有驾

宁德时代只用了一半的时间,就赚了和比亚迪一年差不多的钱。

至于其他我们耳熟能详的汽车品牌,比如吉利、长城、理想、赛力斯这些,他们一年的利润加起来,可能都比不过宁德时代这半年的成绩。

这就生动地验证了一句老话:“淘金的不如卖铲子的。”在新能源汽车这场淘金热潮里,所有车企都在前线奋力拼杀,争夺市场,而宁德时代就是那个最顶级的“铲子”供应商,稳稳当当地赚取着整个行业最丰厚的那块利润。

难怪之前广汽集团的董事长会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车企在给宁德时代打工。

这话听着有点心酸,但说的却是不折不扣的大实话。

那么问题来了,宁德时代究竟是凭什么,能有这么大的能耐,让几乎所有造车的都得看它脸色呢?

其实说白了,就是它手里攥着两张谁也抢不走的王牌:一张是顶尖的技术,另一张是遍布全球的市场地位。

首先说技术。

动力电池是电动车的“心脏”,这可不是个简单的东西,技术含量非常高。

从用什么化学材料能让电池更安全、跑得更远,到怎么设计电池内部的结构,再到如何在大规模生产中保证每一块电池的质量都一样好,这里面的学问深了去了,每一步都需要投入海量的资金和时间去研究。

宁德时代就厉害在,它不仅起步早,而且在各个技术路线上都做到了领先。

比如,现在市面上主流的两种电池,一种是成本比较低、安全性高的磷酸铁锂电池,很多入门款和标准续航的电动车都在用;另一种是能量密度高、能让车跑得更远的“三元锂电池”,高端车型用得比较多。

宁德时代在这两个领域都是绝对的王者。

半年狂赚305亿,这台_印钞机_,碾压所有车企-有驾

当别的厂家还在努力追赶的时候,它又推出了充电速度更快的神行超充电池,甚至还有下一代的凝聚态电池技术储备。

这就形成了一道又高又厚的“技术墙”,别的公司想自己从头开始造电池,不仅要花上几百上千亿,还得花好几年时间,等你好不容易追上了,人家可能又往前跑了一大截。

其次就是它在市场上的“江湖地位”。

宁可称之为“链主”,也就是产业链的核心。

你可以随便数数现在马路上跑的那些热门电动车,特斯拉的Model 3和Model Y,国内的蔚来、小鹏、理想、小米、问界、极氪等等,几乎所有新势力品牌的背后,都有宁德时代的身影。

这还只是国内市场,在国际上,像宝马、大众、福特这些传统汽车巨头,也都是宁德时代的大客户,早早就签了长期的供货合同。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宁德时代的份额接近百分之四十。

这意味着,全世界每卖出三台电动车,就有一台多的车用的是宁德时代提供的电池。

当你掌握了这么大的市场份额,你在谈判桌上的地位就完全不一样了。

对于车企来说,电池供应稳不稳定,直接关系到它的新车能不能按时生产和交付。

在竞争这么激烈的市场里,谁能优先拿到宁德时代的优质电池产能,谁就赢在了起跑线上。

所以,不是宁德时代求着车企买电池,而是车企们需要想方设法去确保自己的电池供应,这种主动权和被动权的关系,决定了利润的流向。

当然,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离不开一个有远见的领导者。

半年狂赚305亿,这台_印钞机_,碾压所有车企-有驾

宁德时代的创始人曾毓群,他的经历本身就很有看点。

他是一个技术专家出身的企业家,靠着对技术的执着和敏锐的商业嗅觉,把一个初创公司在短短十几年里带成了世界第一。

这也说明,在制造业领域,掌握核心技术才是最硬的道理。

不过,宁德时代一家独大,也让整个产业链的关系变得有些紧张。

车企们辛辛苦苦设计、制造、营销,最后发现大部分利润都被上游的电池厂拿走了,心里肯定不平衡。

所以我们也能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想办法“自救”,有的去投资上游的锂矿资源,有的下定决心自己研发电池,都希望把这个“命脉”掌握在自己手里。

但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了。

宁德时代今天能有这样的地位,是它用十多年的时间,投入了天文数字的研发费用,建立起了巨大的生产规模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才换来的。

这种先发优势,后来者想在短时间内超越,几乎是不可能的。

未来,只要电动车替代燃油车的趋势不改变,宁德时代的“王位”短期内就很难被撼动。

而且,它的目光也不仅仅局限在汽车电池上。

比如,现在很火的“储能”领域,就是用大型电池系统来储存风能、太阳能,就像给整个电网建一个巨大的充电宝,这个市场的潜力非常大。

还有下一代的固态电池技术、电池回收再利用等等,宁德时代都在积极布局。

可以说,它正在从一个单纯的电池制造商,向一个全面的能源解决方案公司转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在哪个行业,与其在下游拼价格、拼营销,不如想办法掌握产业链上游最核心、最不可替代的那个环节。

谁能把“铲子”做到极致,谁就能在时代的浪潮中站得最稳,赚得最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