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崛起后,保定的命运拐点:一座老城的东风与迷雾

雄安新区崛起后,保定的命运拐点:一座老城的东风与迷雾

有时候觉得,保定像极了我姥爷家墙角那口旧水缸——外表斑驳,却盛满过好几代人的故事。小时候逢年过节回老家,总听大人们唠叨,“咱这地方啊,过去可是直隶省会!”说这话时,邻居王大爷还喜欢拍着桌子,一脸自豪。可等饭菜端上来,他又低头嘟囔:“现在倒好,都跑北京去了。”

雄安新区崛起后,保定的命运拐点:一座老城的东风与迷雾-有驾

地图摊开看,其实挺扎心。保定正卡在北京、天津、石家庄三点连线的“肚脐眼”上,本以为天生就能分到不少羹,可现实却是两头吸力都猛,一个劲儿往外抽水。北京太强了,这些年,不光年轻人往北漂,高校里稍微有点想法的小伙子姑娘,也多半想着毕业就去帝都闯荡。我表妹就是河北大学新闻系出来的,她说在本地找工作不如去望京送外卖挣得多。

其实保定高校真不少,不光有河北大学,还有农大、电力学院什么的。当年我爸讲他读书那会儿,还见过传说中的“八百里太行一条路”,学校门口全是骑自行车赶考的人。但再多学府也留不住人才,北京房租贵归贵,人气和机会摆在那里——谁愿意守着小城等机会掉下来?

雄安新区崛起后,保定的命运拐点:一座老城的东风与迷雾-有驾

翻历史账本,这种“资源虹吸”早不是新鲜事了。据《直隶通志》记载,明清时节,保定街市繁华堪比江南重镇,那会儿张作霖还专门派兵驻防此地。但后来洋务运动起来后,有钱人和买卖铺子逐渐挪到了天津,再加上铁路修到石家庄,把原来的省会风头全带走了。有个冷知识:1912年前后,就有人建议把省府迁回保定,说这里交通四通八达,还能照应燕赵故地,但终究没成。

建国以后更别提了。1968年那个夏天,我姥爷正在市区当小学老师,他亲眼看着省委搬迁队伍浩浩荡荡进驻石家庄。他常感慨,“从那以后,这地方再没啥指望。”资料查了一下,《河北日报》1970年代初版面还专门登过一则短讯,说迁省会对区域发展影响深远,只不过没人料到落差这么大。

雄安新区崛起后,保定的命运拐点:一座老城的东风与迷雾-有驾

降格为普通地级市之后,不仅要跟首都抢资源,还得和新晋省会拼政策支持。我前几年去办身份证,在政务大厅碰见个企业老板,他边排队边吐槽:“我们做新能源配件十多年,好项目还是批给石家庄。”旁边阿姨插嘴:“你以为只有你难?医院药品审批也是一样。”

但世事总爱兜圈。今年春天,小舅突然打电话让我帮忙查雄安新区相关政策。他厂子就在容城县附近,说最近业务量暴涨,全靠给雄安工地供货。这才发现,自2017年4月1日国家官宣设立雄安新区以来,一切都有点变味道了。《中国建设报》曾报道,新区规划涉及三县(雄县、容城、安新)及周边区域,而这些地方跟老保定位隔壁。

雄安新区崛起后,保定的命运拐点:一座老城的东风与迷雾-有驾

变化最直接体现在路上。从2021年底开始,每次坐高铁返乡,总有人问是不是去雄安装修或送材料。一位司机师傅笑称,现在跑运输比以前赚得快,“只要沾上‘新区’二字,都吃香。”但另一面也明显,比如高端制造业、新能源研发中心啥的大单,大多数被拉去了新区主城区或者干脆投奔北京。不少专家私下议论,如果没有产业协同机制,很可能又成另一个虹吸源头。

村里老人还有段顺口溜:“昔日直隶首府,如今两手空鼓;盼来千年大计,只怕又成门户。”虽然带调侃意味,但背后的担忧是真实存在。有次喝酒席间聊起有亲戚愤愤道:“如果只让咱们做配套服务,当不了主角,到底图个啥?”

雄安新区崛起后,保定的命运拐点:一座老城的东风与迷雾-有驾

不过机遇确实来了。在基础设施方面,现在从莲池区开车半小时就能进新区,比以前方便太多。而且据《经济观察报》披露,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方案中明确要求加强城市群互联互通,对接轨道交通网。所以去年冬天,我看到母校附近的新公交站牌挂出“至雄安”的标识时,还有些恍惚感——这城市终于开始主动向东伸手,而不是死守西山脚下的小天地。

产业层面也慢慢转型。例如汽车零部件厂商开始尝试承接新能源整车组装订单,有朋友跳槽去了开发区搞智能制造,据他说主要客户都是冲着给雄安全球招标来的。而纺织行业,则由传统加工升级到智能化生产线,为的是适应新区绿色建筑标准。这类细节,从侧面说明大家其实已经习惯随势而动,否则只能被淘汰掉队。

雄安新区崛起后,保定的命运拐点:一座老城的东风与迷雾-有驾

人才流动依然激烈,不过最近几年高校毕业生留在本地创业的不算少。我认识的一位学长联合几个同窗,在竞秀区创办了一间医疗器械公司,就是瞄准服务于高端医疗需求的新市场。他坦言压力很大,但至少不像前辈们那样“一毕业就散伙”。新出台的人才引进补贴政策多少起到了作用,据当地媒体报道,今年硕士以上学历落户人数同比增长15%。

当然挑战不会消失。一位退休教师曾用一句话总结现状:“离京近,是优势也是包袱;靠近新区,要么搭便车,要么当陪衬,看自己怎么选罢了。”身处夹缝之中,是选择随波逐流还是奋力突围,每个人心里都有杆秤吧。有意思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还有份内部简报提及,如果当初铁路枢纽设在涿州或徐水,也许整个华北经济版图都会改写,可惜历史没有假如(资料见《铁路建设档案汇编》第四卷)。

雄安新区崛起后,保定的命运拐点:一座老城的东风与迷雾-有驾

夜深时候走莲池湖畔,经常看到垂钓老人默默坐着,无声胜有声。如果凑过去搭话,他们总喜欢聊过去那些辉煌与遗憾,然后拍拍膝盖收竿回家。“别想那么远,”他们说,“活一天算一天呗。”

至于未来嘛,就像我妈炖牛肉忘放盐一样,总让人觉得差那么一点滋味,又隐约期待下一锅能更合胃口罢了。

雄安新区崛起后,保定的命运拐点:一座老城的东风与迷雾-有驾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史实参考。

信源:《直隶通志》《中国建设报》《经济观察报》《河北日报》《铁路建设档案汇编》等,以及部分村民访谈片段整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