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圈都慌了!荷兰安世突然“断供”,中国关键一招救场,欧洲车企急疯了
前阵子网上炸开了锅,荷兰那家安世半导体突然说不卖晶圆给中国工厂了。别小看这个消息,国内搞半导体的都知道,安世在功率芯片这块就是“王者”,全球产能有七成都在中国。
结果荷兰这一下说断就断,直接把汽车行业逼到墙角——尤其是那些靠这批芯片吃饭的车企,个个心里都在打鼓。
你可能不太熟安世的名头,但在汽车芯片圈它的地位差不多跟英飞凌、安森美一个级别,全球功率分立器件排行第三,车规级MOSFET市场份额稳稳14%,还有那些小型号二极管啥的,基本都被它包圆了。
车企采购负责人都说了,手头库存顶多能撑一个月,要是继续断供,新能源车得直接停产。平时订货几周能到,现在等着芯片的车企只能望天兴叹,周期一下子拉长到六八周。
欧洲和日本的车企也坐不住了,ACEA(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警告大家随时会停产,日本汽车工业协会更是直接说,会员公司全球生产全都受影响。
你敢想,丰田和本田那些大厂采购部的人最近都快成“侦探”了,跟安世中国销售各种打听有没有“特殊渠道”,就差没直接上门求货了。
德国那些做零部件的公司,比如采埃孚、欧摩威,第一时间就把材料递到中国商务部,申请豁免政策,不然整个欧洲产业链都得跟着闹心。
中方反应是真的快,消息一出来,11月1日官方直接宣布,对特定出口业务可以全面豁免。这波操作,等于给全球车企打了针“镇静剂”,巴克莱银行的分析师都说“相当积极”,至少短期大规模停产的风险能缓一缓。
一到股市,欧洲那几家头部车企的股价也终于不再跌了,虽然大家还是没法彻底安心。
有意思的是,德国企业其实最急。他们用安世芯片用得最多,断供一响,德国采埃孚就和国内子公司疯狂对接,欧摩威也赶紧递材料。德国经济部长都公开喊话了:“供应链稳定对欧洲制造业太关键,谁要是单边行动就得承担后果。
”连荷兰本土的ASML,其实私下也希望中国能理解他们的难处,毕竟谁都不想因为政治摩擦让自家订单泡汤。
行业里不少人都在吐槽,安世有70%的产能在中国,荷兰总部自己也得靠中国封装厂完成订单,这不是“自断手脚”吗?半导体分析师就说了,这就是把企业利益绑在政治战车上,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
欧盟内部也早就不满了,德国、法国觉得荷兰这种做法太极端,把整个欧洲汽车圈都拖下水。欧盟委员会到现在都没说出个一二三来,估计也是拿不准怎么收场。
不过最近有点转机,欧盟负责贸易那位委员在社交平台上放话,说安世问题的谈判正在推进,还取得了积极进展。他还特意强调,这事对恢复半导体供应链特别关键。业内人士都盯着这点风向,至少说明大家心里都清楚,真要彻底闹僵,谁都没好果子吃。
说到底,这次断供风波就是全球汽车产业链的一场“大考”。谁都知道,半导体供应链就是一张网,你敢动一个环节,全世界都跟着掉链子。荷兰表面上掌握主动权,但其实把自己信誉也搭进去,安世中国不只是个加工厂,还是全球产能的支柱。
长远看,断供只会让宝马、大众这些大客户转去找英飞凌、安森美,荷兰自己的订单履约率也已经掉了20%。德国那边更是玩不起,断供要是超过一个月,产量直接砍掉三成,损失百亿欧元不是说着玩的。所以才有德国企业第一时间申请豁免,真的是一点都耗不起。
中国商务部这波操作也挺硬核,豁免政策出来,还专门派安全与管制局局长去布鲁塞尔和欧委会谈判,双方聊得很深入,还说以后保持沟通,大家一块儿维护产业链稳定。中国现在从晶圆封装到测试都能自己配套,成本和效率都跟国际一流说得上话。
这也是为啥大家断供以后都开始慌,根本找不到能替代中国产能的地方。
这事其实也算给全球半导体产业链敲了个警钟。现在芯片产业早不是哪家独大,晶圆制造、封装测试每个环节都散落在不同国家,大家互补才有现在的格局。荷兰这波单边行动把平衡打破了,更多国家也开始明白,把供应链政治化只会伤己伤人。
现在大家就等着荷兰能不能回头,中方善意已经释放得够多了,就看荷方还有没有从大局考虑的魄力。毕竟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大家都得跟着遭殃,谁也输不起。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