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灯下,最后一辆途锐静静地泊在展厅角落。玻璃外新雨微凉,光影斑驳地洒在深色车漆上,像为它举行一场无声送别。四周人群稀疏,多数路过而不屑一顾。只有一位年长的销售站在门口,嘴角浮着点复杂的笑,仿佛在心里和这辆曾经的“传奇”道别。这一幕,与其说是停产的告别,倒更像是这个时代对燃油车时代的最后一次安慰性拥抱。
如果你是这位销售,或者是某位老车主,会不会有一点儿难以启齿的失落呢?看看途锐挂着的“FINAL EDITION”车标——究竟是荣耀谢幕,还是被时代无声打发出了门?
途锐的故事挺适合用“证据链”方式复盘。2002年,大众在“皮耶希”这个汽车圈教父的掌舵下玩了一把大的。豪车阵营里头又多了两员——辉腾和途锐。那一年,大众收了兰博基尼,也刷了一把布加迪的存在感,像个刚拿到无限黑信用卡的小孩,啥都想往购物车里加。途锐横空出世,被冠以豪华SUV的名号,和保时捷初代卡宴共享平台,并且往车上堆材料那叫一个狠:真皮、实木、金属用料扎实到把今天的竞品都比下去了。动力开局就不讲武德,V6只是入门,V8作开胃,顶配直接弄上V10柴油和6.0L W12。这不是“有钱任性”,是“有钱发疯”。
在那几年,途锐几乎成了低调有钱人的标配。人家奔驰ML和宝马X5还在“你追我赶”,途锐已经像站在舞台边的黑帮大佬——不说话,但一眼能吓住大半常青藤毕业生。后面还出了个R50巅峰造型,什么叫力量与优雅并存,途锐演得挺像。更要命的是,这玩意儿还能越野。四驱系统带托森差速器,前后差速锁齐活儿。没有大梁,但气势拉满,把“硬派”做到了让路虎汗颜的地步。
然后,“教父”退场了。皮耶希走后,大众的产品策略收了味——不再一拍脑袋上超豪华或性能就砸钱。就跟日剧常见的悲情桥段,灵魂人物一退,主角光环自动折半。第二代途锐外观开始走“大众婚礼风”,平庸到路人再也不回头。机械素质还在线,但动力和排量缩水:V10、W12黯然退役,剩下家养版的V6、V8,口碑和气场一起下滑。不光如此,大众后来也不敢再把途锐冲得太豪华,怕抢了奥迪Q7的风头,豪门内部生态那叫一个微妙,途锐默默降级,变成了四舍五入的“高配大众探岳”。
第三代途锐问世时,大众已经没什么心思做燃油顶级SUV了。倒是平台进步了,和卡宴共同技术路线,动力也不差。实际体验上,质感甚至不输同级豪车。但市场和情怀早已不在——定价太高豪华感却跟不上,GLS和宝马X5把消费者轻松带跑。大家买豪华SUV,愿意为“品牌溢价”而不是“大众旧梦”埋单。途锐成了个“理工男的梦想”,可市场需要的是戏精,是社交货币,是朋友圈点赞,而不是机械美学。
停产消息其实早有传言,这回却像是“下课铃一响”,大众自己都只做了个“FINAL EDITION”象征性处理。本质上,是对现实的认怂——燃油车时代的王者也要向新能源鞠躬。大众预备将途锐这个名字藏几年,之后可能会在ID家族里复活,换身电驱马甲,从此成为另一种“新能源符号”。至于动力、底盘,估计没几个人会怀念它的机械极致,再牛的工程师也得看财报脸色。
燃油车的历史里,途锐是个贮满自信与疯狂的注脚。类似的还有奔驰的AMG S65和G65、宝马的M V12,一同被时代扫进了回忆盒。现在那些大马力高性能SUV,连名字都跟二代汉字没什么联系了。你说可惜嘛,其实也是必然。新能源政策的鞭子天天赶着,豪车越来越像是数据、算法和屏幕的马甲模特。宝马那边快把燃油M系砍了,奔驰抽掉大排量AMG,下一个会不会轮到车迷心头的情怀货?只能等。
车迷私心当然希望这些疯狂机械能活得久一点,最好是像老式手工打火机,能在角落里传个三四十年。但2024年之后的车市,越是标榜“高性能”,就越怕被环保法规清零。毕竟,我们少见车厂愿意拿利润去喂情怀——更何况大众这类“财报导向型”的企业。
当然,说到底,机械的辉煌都是人性化的荒诞。追求极致豪华和动力,其实是消费主义的自我娱乐。人们向往的,未必是开出去有多快,而是能在朋友圈里显摆一张V12铭牌。途锐的谢幕,其实是我们所在时代的一条注释——激情总在理性的算计下消磨殆尽,豪壮终究败给市场和政策。
我偶尔也会和朋友打趣:作为一个喜欢研究汽油味故事的人,有一天连鉴定“机油氧化”都要靠AI分析,那玩意儿还能叫车么?但这吐槽也只能放在冷笑话里了。现实是,不论你有多喜欢机械,未来遇到的是电控、是芯片、是“OTA升级”,车的灵魂也要往新版用户手册里走。
最后留个问题: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能模拟出V10发动机的咆哮、虚拟气味也能还原机油味,你还会觉得,那是“真的车”吗?亦或我们的机械情结,其实只是这个时代的自我安慰?也许,真正属于车迷的疯狂,只能存在于记忆里,再也不会出现在街头的灯影下了。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