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回收再进化 吉利新专利揭秘 续航暗战新筹码
刹车?不。是发电。每一次减速,都是能量的重生。吉利最新的滑行能量回收控制专利,正在重新定义驾驶的效率与智慧。
这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
一、 专利核心:学会“记忆”的能量回收
传统能量回收很笨。它只会机械执行。吉利这次变了。新专利让车辆有了“记忆”。它能记住上一次滑行的减速度。然后智能调整这一次的回收扭矩。
具体怎么做的?
响应监测。获取上一循环平均滑行减速度。确定当前扭矩系数。计算目标回收扭矩。控制电机执行。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基于历史。优化当下。
它变得更聪明。更细腻。
二、 为何需要智能回收?模式多,路况更复杂
现在的车太复杂了。纯电、增程、智能、性能……不同模式下,能量回收策略天差地别。
看银河L6 EM-i。
纯电模式下,回收强度直接决定滑行距离和回充功率。低回收时,时速60km/h松开油门,回收功率仅约8kW。高回收时,可达24kW。拖拽感强。但电量回充更快。
增程模式下,系统平衡的艺术更微妙。回收既要为电池充电,还得配合增程器的工作状态。低回收便于发动机高效发电;高回收能快速补电,但可能打扰发动机节奏。
智能模式更前瞻。系统根据路况、车速、电量甚至前方车距,自动调整回收力度。通畅路况,回收力度轻柔如羽(约7-8kW)。拥堵跟车,回收立刻变强。这是AI的预判。
没有一种策略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吉利新专利的价值于此凸显——通过持续自学习,让回收系统在不同模式、不同场景下都能找到当前的最优解。
三、 效率提升:每一丝能量都值得珍惜
能量回收的世界里,没有小事。
一点点的效率提升,汇聚起来就是续航里程的显著增长。吉利深谙此道。其46.5%热效率的混动专用发动机已堪称顶级。但能量管理从未止步于发动机。
从传动系统的优化(如E-DHT电驱系统效率高达98.02%),到轻量化车身和0.26Cd的超低风阻,再到AI云动力系统的预测性能量管理。吉利正在构建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节能体系。新发布的滑行能量回收专利,正是拼上这块关键拼图。
它让回收更精准。减少不必要的动能损耗。提升每一次滑行的能量回收效率。最终,为用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更长续航和更低能耗。
四、 技术布局:吉利的新能源生态野心
窥一斑而知全豹。这项专利只是吉利庞大技术棋局的一步。
吉利在新能源领域的研发投入是系统性的、成体系的。仅天眼查数据显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就拥有超5000条专利信息。其关联公司浙江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也有超3500条专利。
从电池系统(电芯智能温控)、到电驱系统(碳化硅应用)、再到整车能量流智能管理(AI云动力)。吉利构建了一个强大的技术生态。4月申请的“能量回收方法”专利侧重于轮端扭矩补偿和电池最大回收功率的协同。7月公布的“车辆及其制动能量回收方法”专利,则创新性地引入“第一电机扭矩”和“第二电机扭矩”,分别应对负载消耗和电池充电,实现能量分配的双收益。5月的“辅助制动系统”专利,甚至为电池满电无法回收时准备了“缓速装置”作为耗能备份,确保安全。
如今这项滑行能量回收控制专利,进一步强化了其在能量回收这一关键领域的技术储备和领先优势。这一切都指向同一个目标:打造极致的能效体验。
五、 未来已来:能量回收的下一站
未来的能量回收会怎样?
更智能。更无缝。更个性化。或许不再需要驾驶员手动选择强度。系统将完全自主地、无声无息地完成一切。根据你的驾驶风格、实时路况、甚至天气,为你定制独一无二的回收策略。
吉利的这项新专利。让我们向那个未来又迈进了一步。
这不是终点。只是一个新的开始。下一次当你松开油门,感受到车辆平滑而高效地减速时。背后可能正有一整套复杂的智能系统在默默工作。为你收回每一份宝贵的能量。
这很神奇。不是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