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
保时捷利润为何蒸发?中国市场转身的警示
那份财报很刺眼。前三季度营业利润仅4000万欧元,同比暴跌99%。那个曾经利润率高达18%的豪车品牌,如今利润率只剩0.2%。数字背后,是一个时代的转折。
保时捷在中国市场遭遇了滑铁卢。销量从峰值缩水近三分之二,前三季度仅交付3.2万辆。与此同时,中国高端新能源车正快速崛起。仰望U8一车难求,蔚来ET5T月销破万。此消彼长间,市场格局已悄然改变。
问题出在哪里?电动化战略的摇摆或是关键。当保时捷宣布放缓电动化、延长燃油车生命周期时,中国新能源车正加速迭代。续航、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每个维度都在快速进化。Taycan面对的中国对手,已非吴下阿蒙。
更值得玩味的是保时捷与经销商的关系。今年5月,数十家中国经销商集体抗议,折射出渠道体系的信任危机。销量下滑导致库存积压,亏本卖车成为常态。渠道不稳,市场何以稳固?
战略重组花费27亿欧元,效果却适得其反。自研电池成本高出30%,性能却不敌成熟供应链。当保时捷在战略上反复调整时,中国车企正聚焦用户需求快速推进。刀片电池、换电网络——创新在实战中不断完善。
保时捷的困境给所有豪华品牌敲响警钟:中国市场不再为傲慢买单。曾经的品牌光环正在褪色,消费者用脚投票。技术迭代、用户体验、本土化洞察——缺一不可。
最新消息显示,保时捷已紧急换帅,德国总部开始重新审视中国业务。但失去的信任需要时间重建,错过的市场窗口不会轻易重开。
这场利润暴跌更像是一次市场教育:没有哪个品牌能永远躺在功劳簿上。特别是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富活力的汽车市场,敬畏之心永远不可或缺。
保时捷的教训,值得每个参与者深思。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