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销量数据显示,岚图FREE+依然是一匹黑马。5239辆的月度成绩,听起来就像个样本少的估算,但实际感觉(体感)是,市场的真实反应比表格数字还要热闹。特别是在8月底那一周,单周突破1300台,那种快跑几步还是后面追上来的感觉很明显。你说,那些大品牌的SUV销量,能跟得上这波涨势?我看理想L6、比亚迪的产品都在挤压市场份额,岚图能抢到前两名位置,真得靠的不是简单的广告投放。
我一直觉得,中大型SUV在20-30万这个区间,最难的是性价比。你要资产配置、配置厚道,还不能太贵。岚图FREE+这点打得不错,就像我朋友说的:这个价能有这配置,真是赚翻了。它屏幕、空间、配置,拿理想L6比,本身配置差不多,但价格就要便宜不少。那为什么理想L6卖得好?同级别的车,区别还是在用料和调校。理想L6的悬架偏偏做得挺硬,驾驶那点,和我用过的油车差不多,反而更适合个性化买家。而岚图FREE+,用空气悬架、Porsche的EDC(你知道,那种操控感很灵的减震技术),感觉更像是在模仿油车的那种舒适度。两者间差别,或者说实操差别,就是悬架调校——一个偏运动/硬核,一个偏舒适/平衡。
但讲真,我觉得这也是个供应链的策略问题。哪个车企都不愿意放弃平衡——就像炒菜,平淡才能留住人心。岚图的电机、悬架,这些都是核心零件,他们在研发上的布局其实早就想好了。比如空气悬架,其实就是个液压弹簧+调节阀,生活比喻,这东西就像你调节椅子的高度那样,既有趣又实用。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了些照片——那个冰箱彩电沙发的配置,真让人忍不住笑。一样的配置放在理想L6上,可能得多花个几万。岚图的营销,确实挺会包装这个差别。你试试在路上看,岚图FREE+整天能见到几辆?我估算,当前市场大概每百公里成本在0.5元到1元(体感),这还是用新能源车平均能耗算的。油车假设油耗在8升左右,7.5元一升,百公里就得60块。你说,这还用比吗?电费也要算天数和区域,我感觉,这车归根结底最打动人的,是它高速150还是老狗般稳这个点。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车子高速150的感觉,是因为底盘调校得像油车?还是因为它的传动比真正调得太靠近油车?我怀疑这个猜测不太靠谱,但电子油门和悬架调校合作起来,给人稳定感。这也是个技术隐性体现吧——没有人会专门说悬架调校其实做得多细,但驾驶感受是最直接的。
我还记得,修理工跟我说过一句:现在车都变成移动休息舱了。不是我夸张,像我朋友早上上班,直接化妆一边化一边唤醒车内系统,懒得走下车。岚图FREE+的座舱那叫一个大,舒适性做得不错。空间还能再利用,比如后排冰箱彩电大沙发,会想,这就是生活方式的变化 ——车变得不仅是代步,更像个私人空间。难怪我有个同事说:你这车,午休再合适不过了。不过别误会,基础结构还是old-school的布局,空间是大,配置是丰富,但核心技术还是得不断打磨。
有点让我琢磨不透——岚图其实在供应链上,强调与华为合作,视觉效果自然强不少,但这就像买手机,华为的屏、芯片架构都在堆砌中,实际调优的难度却很大。你想想,像空气悬架、EDC这种硬核部件,真能在供应链上脱颖而出吗?我觉得,还得看他们怎么调校和用料——那里面的成本与复杂性其实很高。说到这,我有个没细想过的猜测:岚图这么快在销量上达到了这个水准,是不是因为他们的供应链早在布局阶段,有意无意地省略了某些技术锁死?但我又觉得,可能太乐观了。
我倒想问问你——你觉得,这个市场的一大变数,是不是就是技术调校上的差别?还是说品牌声誉加上价格战才是真正的胜负手?我知道,搞供应链的都懂,最困难的其实是平衡——既要研发成本控得住,又要做出能打动人的产品。
我挺期待下一款能看到实车的,是不是会有超豪华设计+科技感十足的旗舰SUV出现?而且,未来岚图会不会继续走技术叠加的路?他们最终目标,是取悦用户,还是站稳这波市场?这个问题,留个悬念给自己——反正,下一次路上再看到一辆岚图,我心里会多一分期待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