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锐减99%,卡宴6.5折清仓,保时捷神话破了?

6.5折买卡宴,30%降价卖帕拉梅拉。

这话要是放三年前说出来,怕是会被人当成笑话。可现在,它就真实地发生在中国各地的保时捷中心。这个曾经代表着精密工业信仰和机械美学巅峰的品牌,似乎在一夜之间,走下了神坛。

最新财报数据像一盆冷水,将所有情怀浇得冰冷。第三季度亏损近10亿欧元,换算过来差不多80亿人民币。这么一折腾,前三季度的销售利润,从去年同期的40亿欧元,直接崩到了区区4000万欧元。利润暴跌99%,这已经不是腰斩了,这是直接砍到了脚脖子。曾经大众集团最能赚钱的利润奶牛,如今卖一辆车几乎都不再赚钱,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故事的一条线,要从保时捷自己的折腾说起。电动化的浪潮扑过来,保时捷也不是没看见。几年前,他们也曾雄心勃勃地宣布要自产电池,想学特斯拉那套垂直整合的玩法,把命运攥在自己手里。想法很丰满,现实却骨感得很。原材料价格疯涨,技术路线摇摆不定,那个宏伟的电车梦,转眼就成了烧钱的黑洞。光是终止自产电池这一项,就扔进去了约27亿欧元。

利润锐减99%,卡宴6.5折清仓,保时捷神话破了?-有驾

这还没完,为了给燃油车的生命周期续命,同时又得硬着头皮调整产品线,研发和工厂改造又砸进去上百亿。这边砍掉旧路线的成本还没消化,那边重建新路线的钱又像流水一样花了出去。这种转型的阵痛,每一步都在流血。

另一边的麻烦,来自中国市场。过去十几年,中国几乎是保时捷的应许之地,巅峰时贡献了全球三分之一的销量。然而从2022年起,这口金矿的光芒开始黯淡。到了今年,在华销量暴跌28%,已经是连续第三年下滑。

问题出在哪?当比亚迪、理想、小鹏们用智能座舱和电动性能不断刷新消费认知时,保时捷推出的电动车Taycan,尽管驾驶体验依旧顶尖,可在续航、充电和软件体验上,却明显慢了半拍。德国车企引以为傲的机械工程,在以季度为单位迭代的软件驱动时代,显得老气横秋。大众集团内部复杂的层级和缓慢的决策效率,让身处其中的保时捷,也只能戴着镣铐跳舞,错过了最佳的市场窗口。

利润锐减99%,卡宴6.5折清仓,保时捷神话破了?-有驾

过去,那个盾牌车标是身份的象征,是社交的硬通货。可如今,对中国的年轻消费者而言,科技感成了新的奢侈品。智能驾驶、AI助手这些新潮玩意儿,正在悄悄地取代传统的品牌光环。保时(捷)的CEO奥博穆自己也坦言:中国市场正在经历结构性变化,我们的电动汽车发展速度比预期的要慢。

消费降级的寒风吹来,最先冻伤的,总是站在金字塔尖的品牌。降价,蚕食的是品牌长久以来建立的尊严和溢价;不降,却又眼睁睁看着客户流向那些更具性价比,或者说更具新价比的对手。

雪上加霜的,还有大洋彼岸的关税战。作为一家没有美国工厂的欧洲车企,华盛顿挥舞的关税大棒结结实实地打了过来。仅这一项,预计全年损失就高达7亿欧元。保时捷试图通过提价来转移成本,但在竞争已经白热化的美国市场,这无疑是把一部分客户拱手相让。

利润锐减99%,卡宴6.5折清仓,保时捷神话破了?-有驾

内耗、市场冷却、外部打压,三重压力之下,这个德系巨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泥潭。这不禁让人想起诺基亚的故事,不是它做错了什么,而是时代变了,游戏规则也变了。

当然,保时捷也没有坐以待毙。他们开始重新规划未来,延后了纯电车型的推出,转向燃油+混动+电动并行的策略,有点田忌赛马的味道,先稳住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在中国,他们计划推出专为本地开发的智能座舱,试图补上软件短板。成本控制计划也已启动,目标是在2026年前恢复健康的利润率。

品牌层面,保时捷选择回归最擅长的情怀战术,限量款、复刻车、个性化定制,这些仍然是铁杆粉丝们无法抗拒的。

利润锐减99%,卡宴6.5折清仓,保时捷神话破了?-有驾

纵观保时捷七十多年的历史,它曾数次濒临破产,却总能凭借对驾驶灵魂的坚守化险为夷。但这一次的挑战,是技术范式的根本更迭。真正的考验,或许不是造出一台最快的电动车,而是如何让一台电动车,仍然拥有保时捷的灵魂。毕竟,对一个品牌而言,最宝贵的东西从来不是某一代产品,而是它内在的文化价值。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