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主要内容:9月份重货市场“金九”成色十足再破10万辆,呼应汽车工业首次“双300”;前三季度行业TOP5格局稳中有进、TOP10后浪催前;10月期新品公示87款暗藏玄机,宇通商用车全新入局进行“平行置换”,以31款BEV新品为例进行产品线电量简析;重汽豪沃“梦想家”+福戴银河7系4×2-LNG牵引,斯堪尼亚32吨载货、东风华神HV5系18吨整合产品资源;吉利华菱远程X7M换电醇电增程、北汽重型节能LNG电混动牵引;7-9月期94款BEV电量分析:“四六双核”不变、PRO版悄然入局,三一SE牵引车搭载882度再拔新高。
9月份市场“金九”成色十足突破10万辆,前三季度TOP5稳定、TOP10后浪催前
根据中汽协数据统计:今年9月份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产销首次达到单月“双300万辆”纪录,各大基本型市场都出现较快增长。2025年9月份重型货车市场销售105583辆,环、同比分别增长15.24%和82.95%,成为继3月份后第二个单月销量突破10万辆大关的高点,不但连续四个月“火力全开”,而且以年度最高的同比增速、拉动市场端实现快速攀升——可见今年的“金九”时节成色十足。9月份天然气商用车水涨船高,单月销售2.6万辆,环、同比分别增长30.2%和1.2倍,今年前三季度累计销售18.1万辆、累计同比增长2.2%,终于实现由亏转盈。具体看:9月份半挂牵引类销售56274辆,同比增长95.38%而实现“五连涨”、并达到年度最大同比增速;重卡类销量49309辆、同比增长70.55%而实现“八连涨”,整车类27331辆+非完整21978辆。累计来看,1-9月份重型货车市场共销售82.28万辆,累计同比增长20.49%、全年涨幅首次突破两成。其中:牵引和重卡类分别为41.98万辆和40.30万辆,累计同比增长15.90%和25.75%,维持了相对均势、前者稍好的格局。
以下分企业集团表现来看:
牵引类方面:重汽系1.44万辆和一汽系1.30万辆是行业仅有的两家过万辆企业,同比增速分别为73.6%和216.6%,后者在近期系列新品组合拳的攻势下,在市场端的收益明显。陕汽系9867辆、福田系6839辆和东风集团5897辆位居TOP5——上述前五家企业小计占比88.89%。徐工系2460辆同样高速增长近1.6倍,北汽重型866辆、吉利华菱836辆和山东雷驰750辆数量接近,宇通集团363辆则小幅增长9.67%——以上TOP10企业合计销售55292辆、累计占比98.26%进一步提升集中度。其中山东雷驰首次纳入行业数据统计口径,今年累计销售2336辆,均为深向星辰+星途BEV牵引车型,开始将外包业务逐渐收归自有。受其影响,深向曾经的主要代工企业江淮,本月销售285辆、同比下滑49.65%,位列第11位而被挤出前十,虽有格尔发、星耀、德沃斯等自主产品,但企业发展面临调整,需尽管明确核心业务。
重卡类方面:重汽系1.36万辆(105辆非完整)和东风系1.06万辆(7439辆非完整)延续过万辆表现,陕汽系7613辆(6655辆非完整)、一汽系7408辆(1347辆非完整)和福田系6676辆(8辆非完整)构成TOP5代表——前五名企业小计占比93.13%。同时观察非完整车辆业务可知,东风和陕汽高度依赖底盘车业务,一汽不愠不火,而重汽和福田则明显聚焦于自有业务。其后第六至十名的徐工系1039辆在中间层领跑,江淮490辆、奇瑞系484辆、北奔371辆和吉利华菱347辆销量相对领先、恰好构成TOP10。
随着2025年前三季度的完结,各家也在盘点年初目标完成率。宏观来看,今年的行业TOP5位次与份额极其稳定,且集中度较2024年进一步上升;同时TOP10企业都取得不同幅度的增长,但也出现了“新人换旧人”的局面,为其他企业提供了上榜机遇与发展路径的有益参考。具体看:
前五家企业:重汽系累计销量突破20万辆、达到22.51万辆,累计增长19.1%,业内独自占比27.36%,较去年同期份额虽有微降,但领跑局面岿然不动。一汽系15.22万辆、同比增长12.0%,但份额下降超一个点;陕汽系13.37万辆、同比增长17.8%,份额同样微降。依托陕重汽、陕商用和德创质子三个抓手快速发展;东风集团13.15万辆、同比增长20.5%而份额企稳;福田系10.39万辆、同比增长94.9%,份额扩大五个点,是TOP5集中度提升的唯一贡献者,可知其在2025年取得了长足进步,前期的业务重心调整和家族式产品连续上新成为重要支撑。以上前五名小计销售74.6458万辆、小计占比90.72%,较去年同期的87.97%再上一个台阶。
余下企业:第6位的徐工系2.62万辆同比几近翻倍,借势新能源东风的收益颇丰;第7位的江淮系1.05万辆虽有小幅增长,但企业已面临“自主还是代工”的十字路口,尤其在山东雷驰口径单列后,企业恐将迎来阵痛期;第8-10位的吉利华菱8783辆、北汽重型6929辆和集瑞联合5058辆成功上位,携手进入TOP10榜单。
对比2024年前三季度可知,TOP10上榜者身份出现交替:去年行业第6位的大运汽车和第10位的上汽红岩,如今深陷业务重整旋涡而无暇自拔;去年第9位的北奔重汽今年跌幅几近半数、仅位列行业第11位,企业发展似乎遭遇瓶颈。无独有偶,作为跨界派代表的宇通集团销售3027辆、同比下滑14.9%,仅位列今年第12位,同样需要重新调整姿态,认真面对货车市场的各方需求与声音。
10月期新品公示87款暗藏玄机,宇通商用车“平行置换”、BEV产品线+电量简析
10月9日下午,工信部发布今年10月期第400批新品公示。经识别,本批包括43款牵引类(整车口径)和44款重卡类(底盘口径)新品,折算为“重型货车”合计87款新品,环比骤增61.1%而一跃攀升至2025年最高点,但同比仍然下降7.5%。具体分析可知,由于首次进入公告体系的宇通商用车进行产品“平行置换”,在两大基础类别中都占据较大份额(牵引类41.9%+重卡类45.5%),因此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自笔者2021年3月期公示开始统计以来,宇通集团在53个月期中平均每月申报4.2款新品,大致相当于本月期应为25+24+5=54款新品,则环比持平而未见明显波动——故对本月期新品的“繁荣景象”应有清晰认知。受宇通商用车拉动,本月期的近半年新品数量均值72.8款而保持微增,但市场端的红火可认为车企多数在“全员保交付”,研发重心自然退而求其次。
宇通商用车本批共申报了49款N类货底新品,其中包括牵引类18款、重卡类20款、中卡类8款和轻卡类3款,在全部148款新品中占比约1/3,顺利成为“霸榜”企业,且具有明显的“特殊原因”,对行业新品总量产生较大影响。宇通商用车有限公司工商注册于2020年12月,是宇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今年9月期第398批红头文件获得整车类第219目录和货车生产资质(含燃油);同时交易自江苏天洋集团有限公司、整车类166号目录的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自行申请注销企业准入许可,并保留生产过渡期3个月——以上也是当前执行的“注销一家、新建一家”目录管理方式,而新企业恰好也采用宇通牌产品商标和生产ZKH系列产品,可大致认为是对原企业产品的另一种继承。
通过对比规格参数与三电配置可知,宇通商用车本批新品都是在宇通集团现有产品谱系中进行车型优选与再申报,因而极具参考价值。新品均对型号尾缀增加K等字符以示区别,则可参照以前的免税目录对电量与续驶里程进行“类比”,并可视为宇通商用车的基础车型。具体包括:38款重型货车新品,含31款BEV、2款柴电增程HEV和5款FCV,可提供商鼎/经典版、新商鼎(东风多利卡D9改款)和W18低入口环卫类三大平台;覆盖18款4字头牵引类、11款3字头自卸类和9款1字头载货类;覆盖25吨6×2和18吨4×2牵引,以及31/32吨8×4和18吨4×2重卡共计五个产品规格。根据以上新品分布可知:
牵引类:作为新能源的绝对主力,进行多种技术路线的覆盖。BEV方面由6×4把持核心地位,其中充电式9款和换电式2款、重心在前者,而换电式仅保留400.593度和512.55度两个基本款式,后续将视市场需求定制开发。HEV方面两款均为柴油/电增程方案,也是宇通商用车坚持的“内燃小增程、电池大电量、电机大马力”技术路线;FCV方面更具市场化色彩,与河南氢沄和上海氢通系燃料电池合作申报了3款新品。
重卡类:自卸类11款均为31吨8×4款式,另包括3款31/32吨搅拌类重卡底盘车,可知工程用车是宇通商用车另一发展重点。在普货运输领域,有8×4栏板和散装饲料运输车(新热门),以及4×2大单桥厢运车共计3款基本型。在市政环卫领域,利用W18系列低入口底盘,申报了4×2的1款BEV和2款FCV(均为郑州重塑燃料电池)新品。
另从“缺席”的产品可知:1、在6×4/2的三轴24/25/26吨领域,更多为新能源市场端的客制化高定版,故是“第二轮”规划车型;2、对于HEV技术路线选择问题,不同车企仍存在显著差异,亦不存在“行业通吃”的混动解决方案,其实不论插混还是增程,更多要结合车企的理解与思路,尤其是客户的需求而做针对性发展;3、对于FCV,各家多保持谨慎的乐观,除了牵引和环卫外,其余领域更多采取观望态度,对氢能行业来说亦必须思考“如何实现破冰之旅”。
以下选择BEV为聚焦产品,对宇通商用车本批申报的31款新品做产品线与电量分布的简要分析:
动力电池均为LFP体系,电量覆盖231.84-801.187度共计19组成组方案,其中400.593度九组、528.067度和600.89度各五组相对突出。具体:4-500度级别14组、占比36.8%,唯一覆盖四种规格;400度以下的2-300度和3-400度级别分别为七组和四组,主要由泛工程类和运输类选用——上述合计份额近2/3,可视为宇通商用车的基础型和经济型产品。5-600度和6-700度则分别为七组和五组,主要由两种牵引和四轴自卸采用,可视为“PRO”版和长续航版;此外电量Max=801.187度,即ZKH4252P4BEV16K纯电动半挂牵引车搭载的双时代LFP动力电池,宇通客车250kW×2电驱桥系统,参考续驶559公里。
按产品线来看:1、牵引类覆盖400.593-801.187度、合计六组电量方案,且均匀分布在400/460/530/600度四个级别,参考续驶200-560公里;2、泛工程类可细分为自卸和搅拌罐车两大类。前者拥有最宽泛的产品线分布,电量规格从264.297度到600.89度、合计11组电量方案,恰好覆盖从经济型到续航型的四种类型,参考续驶160-620公里,可谓“丰俭由人”。后者则属于标准的短驳车型,共有230/350/400度三个级别,参考续驶190-280公里,可满足绝大多数3-50公里以内的混凝土运输。3、运输类和环卫类暂时只有三组方案,前者包括8×4饲料运输车262.72度和4×2厢运版331.355度两种电量方案,后者目前仅有255.02度一种规格可选,但暂未见同期申报整车、参考续驶400公里。
作为业内典型的“跨界派”代表,宇通商用车在标准产品的布局上自有可取之处,一方面是利用有限产品尽可能扩大覆盖面,另一方面则与行业主流配置靠拢,以满足绝大多数B端客户的需求——对于广大有意拓展新能源货车业务的企业,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重汽梦想家+福戴银河7系LNG,远程X7M换电醇电增程、北京节能型气电混动牵引
分吨位看:本月期共计七个细分GVW级别、整体处于较低水位,具体看:牵引类25吨38款居于首位,但重卡类31/32吨29款强势崛起,颇有与前者分庭抗礼之势;18吨4×2的牵引类5款和重卡类11款都有偃旗息鼓之势,而25吨重卡类仅有1款、已沦为客制化的“高定规格”;特种类的两轴23吨、四轴44吨和七轴80吨各有1款,丰富了特种车辆的可选方案。
分燃料看:本月期的牵引类“暂别”柴油动力,仅有2款LNG新品,NEV渗透率来到惊人的95.3%,具体包括22款BEV、8款FCV和5款HEV(LNG电混、柴电/换电醇电增程)。重卡类虽然保留7款柴油新品,但NEV渗透率同样来到84.1%,具体包括30款BEV、5款FCV和2款HEV(柴电增程)。
本月期的牵引类新品除了两款车型采用LNG动力外,其余均为NEV方案,在柴油暗弱的时代,燃气车辆接过ICE大旗,依然保持了足够生命力。具体看:
其一为重汽济商最新推出的旗舰车型豪沃“梦想家”系列ZZ4257V384TF1LB牵引汽车,在上月期首次申报柴油动力后,隔月便迅速扩展LNG动力,体现出重汽对该产品的高度重视。该新品沿用平台主体架构,准乘2/3人,轴距3.8米做加长处理,LNG气瓶驾驶室后背置、可选多厂家外观,可选七组板簧或前2/3片板簧、后空气悬挂以及全空气悬挂,准拖40/39.5/39.2吨挂车,匹配潍柴15.69L、750/720/700/680/640马力气体机,采埃孚EBS系统,最高110或限速89km/h。
其二为福田戴姆勒欧曼银河7系列BJ4181L6AAM-02半挂牵引车,是首款以银河家族外观为公告主视图申报的4×2 LNG牵引车型。该新品准乘2/3人,LNG气瓶驾驶室后背置或轴间两侧底置方案,可选气瓶大小、数量及布置方案,可选4.5-5.3米五组轴距、14组板簧或前1/2/3片板簧、后空气悬挂,准拖33.3-34.14吨八组规格挂车,匹配福田康明斯11.8L、490/460马力或14.5L、630/580/540/510马力气体机,广州瑞立科密ABS/EBS系统,最高110或限速89km/h。
本月期的柴油动力在牵引和自卸两大基础类别均告缺席,以下仅分析载货类。
载货类柴油动力Max=500马力/369kW,即斯堪尼亚12.74L的DC13 220柴油机,最大扭矩2550N.m,由斯堪尼亚500R系列SAS1320GSN001载货汽车底盘采用,经典R系列驾驶室、准乘2人,基础车高3.78米、高顶规格显然为长途运输行业预备,GVW=32吨,轴距3960mm,双前2/3片板簧、后空气悬挂,后围钣金件全封闭,选装驾驶室外部储物箱数量及位置。类比上批的26吨6×4新品,斯堪尼亚在载货类底盘车上并未采用欧卡式的后提升桥布置,而是采用了常规的后双桥+后空气悬挂组合方案,考虑到产品定位,仍主要面向高附加值运输行业,例如医药类冷链、高端生鲜等。
载货类柴油动力Min=240马力/176kW,即玉柴4.3L的YCS04240-66柴油机,由东风集团DFD1183GL6DJ载货汽车底盘采用,华神HV5系列驾驶室,基础车宽2.47米属“大中卡”规格、准乘2/3人,4.2米轴距,前2/3/8/9片板簧、后空气悬挂,采用危运版配置(例如排气管前置、前盘制等),可知后续上装的改制方向。观察可知,东风华神HV5与东风多利卡D9系列采用同款驾驶室钣金件,在前围面罩、翼子板、门锁附件等部位进行局部调整,以体现出各家差异。另对比本批宇通商用车申报的ZKH1180P1BEVKHJ纯电动载货汽车底盘可知,其驾驶室钣金件主体与两款东风系车型采用同款资源,而与牵引类的商鼎版明显有别,故可认为是经济型载货类的“新商鼎”版。
吉利华菱本批申报了HN4251MH53C8SHEVY换电式甲醇增程插电混合动力半挂牵引车,采用远程X7M系列驾驶室(原华菱汉马H7系)、准乘2人,轴距3.8米,可选七组板簧悬挂,准拖37.37/36.87/36.27吨挂车,匹配华菱5.91L、245马力甲醇机,搭载合肥国轩单体、湖州智芯成组LFP动力电池,驾驶室后背置方案,华菱525/620kW驱动系统,醇耗76L/100km。吉利华菱曾于今年4月期申报了远程星瀚G系列HN4251MX45C6SHEVY,成为业内首款将“换电式+醇电混动+增程式”汇于一体的牵引新品,本批车型则是采用同路线的第二款,具备十足的“远程特色”。
北汽重型本批申报了北京重卡系列BJ4250HEV6CP-G/1两款混合动力半挂牵引车,采用节能型的非插电LNG/电混合动力方案,轴距3.9/4.1/4.3米,可选八组板簧悬挂,气瓶驾驶室后背置方案、可选不同规格及数量,准拖40/39.57/39.12吨挂车,匹配福田康明斯11.8L、490马力气体机,搭载湖州微宏LpCO动力电池,北汽重型170kW驱动系统。北汽重型曾在7月期申报了采用柴电混动的非插电新品BJ4250HEV6CP,本批也是其第二次涉足HEV领域。作为北汽系企业之一,北汽重型选择率先发展非插电混动,也与兄弟单位的福田戴姆勒有较多相似之处。
7-9月期94款BEV电量分析:四六双核不变、PRO版入局,三一882度再拔新高
由于免税目录“隔月呈现”的特殊申报制度,恰可在本月期对7-9月期公示的BEV重型货车新品进行全范围统计,以后也拟保留此板块,通过尽量多的数据样本还原行业最新发展趋势。7-9月期相关新品合计105款,电量可查者94款、占比89.5%而涵盖绝大部分车型,以下进行相关统计。
关于吨位规格选择:根据主流吨位和充/换电路线,取舍后得到八种细分产规格,即牵引类25吨49款和18吨11款,重卡类31吨20款(含32吨2款)和18吨20款。
动力电池电量覆盖141.312-882.585度、范围稍有扩大,圆整后共计31组成组方案,并有13款新品采用了两组及以上的成组方案,大部分为LFP磷酸铁锂体系,且出现了商用车行业的首款SIB钠离子体系电池(厦门金龙-溧阳中科海钠338.4度)。从电量级别结构来看:4-500度以35组装车数量保持基础型核心地位,6-700度则以22组稳居续航型首位,但二者份额都有所缩水,亦包括2-300度的10款;份额增长的3-400度13组和5-600度14组,可认为是基础型和经济型的“PRO”加强版,似有抬头之势而值得关注。200度以下4组和700度以上2组构成极限的两端,继续有车企的试水行为。
从电量分布来看:400度和600度同为19组而齐头并进,前者保持牵引和重卡类的平衡,具有更广泛的搭载应用,后者则更多倾向于牵引类(包括25/18吨)。此外:530度7组、515度6组和310度5组成为“PRO版”的热门选择。7-9月期的电量Max-Min均由三一系企业申报,可知对产品的不停试水与创新才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Max=882.585度而再度拔高整体规格,即三一湖汽9月期申报的SE系列HQC42503SWBEV28纯电动半挂牵引车,准拖35.77/35.17/34.47吨挂车,搭载合肥国轩LFP动力电池,续驶700公里。电量Min=141.312度,即三一汽车8月期申报的江山系列SYM1181T1BEV纯电动载货汽车底盘,以及搅拌版整车(小罐车),搭载湖北亿纬LFP动力电池,续驶150公里。
从产品适配性来看:牵引类25吨覆盖176.04-882.585度,主要电量规格为600度13组和400度10组,但前者依然高度聚焦于600度规格(几乎是唯一),后者则已悄然放大到420-465度规格、从而形成“PRO版”,至于整个4-500度级别已凭借24组超越6-700度的14组成为基础核心配置。牵引类18吨则根据充/换电形成两条路线:充电式400/530/600度,换电式200/310/530度,对比可知前者固定搭载电量和一次性续航里程是刚需,后者则相应减小、通过轻量化提高单车牵引能力。重卡类31吨覆盖281.92-661.939度,主要规格同为“四六双核”,同时产品结合市场需求进行多档细分也是务实表现,大致以市政工程类为主、公路运输类为辅。重卡类18吨覆盖141.312-445.72度,核心级别是3-400度8组和2-300度7组,整体水平较4×2牵引要下调一个档次,同时在200度以下和“大电量、长续航”的4-500度级别也有尝试。
最后关注充/换电式技术路线。在7-9月期的全部105款BEV新品中,充电式76款、换电式29款,二者比例维持7:3、前者略好,充电式在前三季度比例实现稳中有进(69.8%-72.2%-72.4%),后者进入“发展迷茫期”。具体:牵引类充/换电比例=2:1,重卡类比例=4:1,且载货类的比例大幅增加、已超过5:1,从运输到环卫领域对于固定端电池都有明显偏好,车企在产品开发时可做重点倾斜。
(未完待续)
文图:C3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