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车身变宽
我这次去成都车展,看了看新发布的一些车,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今年的展台上,几乎全是电动车,很少看到燃油车。而那些新能源车有个共同点——**车身越来越宽了**。
国产SUV宽度接近国际水平
捷途纵横G700的车身宽度是2050毫米,也就是超过两米。这个数据听起来可能不太直观,但其实挺有参考价值。
比如常见的大车,像路虎揽胜是2047毫米,宾利添越是1998毫米,奔驰GLS是2030毫米,丰田陆巡是1990毫米。这些车都是大型SUV,宽度基本都在2米左右,很少超过2米。
而且国家规定,家用车的宽度不能超过2.5米,所以大多数车都不会往这个极限靠。
现在来看,捷途纵横G700的宽度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这些传统大车,说明现在的国产新能源SUV在尺寸上越来越接近国际水平。今年很多新车,宽度基本都在2米左右,算是比较常见了。
新能源车停车难
我开的是一款国产新能源SUV,停车时总觉得很麻烦。
你看,像ZEEKR 9X宽2029mm,银河M9是1999mm,方程豹钛7是1995mm,这些车只要价格在18万以上的新能源车,车身宽度基本都在2米左右。这已经是传统豪华车常见的宽度标准了。
不过要注意,这个数据不包括后视镜。法规上申报的宽度是车身两侧的距离,后视镜不算在内。所以实际倒车时,车子占的横向空间至少得2米2,因为两边后视镜各能多出大概10cm。
现在市面上很多新能源车都越来越宽,停车确实不容易。
新能源车变宽问题
我买的车位是“非标准车位”,宽度只有2.38米,国家规定最窄也要2.4米。我的车位左边是邻居的车位,右边是墙。
邻居也开的是新能源车,我们两辆车都比较宽,挤在这两个非标准车位里,停车时几乎没法开门让乘客下车。
我的解决办法很简单:
**轻点开车门,避免碰到邻居的车**,还给车门装了防撞胶条,就算不小心碰上,也不会刮花漆面。
但问题来了:
**为什么现在的新能源车越来越宽?**
电车空间受限原因
我是个汽车爱好者,也开过电车。说实话,电车的内部空间真不算大。同样是尺寸相近的电车和油车,比如雅阁和小米SU7,油车的空间往往更宽敞一些。
但你有没有听过有人说“小米SU7空间大”或者“雅阁空间小”?好像没人这么讲。其实原因很简单——电车的“大”不是为了人,而是为了电池。
现在很多十几万的电车,直接配上80度甚至更大的电池包。一块电池能跑几百公里,装在车底,就得把底盘做宽一点,才能塞得下。这不仅影响了车的宽度,还让内部空间被压缩了。
而且,光是装进去还不够,还得考虑安全。电池包周围要留出足够的空间,遇到碰撞时能缓冲,保护电池不被损坏。这也进一步占用了原本可以用来提升乘坐空间的位置。
所以,电车的空间问题,其实是电池布局和安全设计带来的结果。
电车混动空间问题
我是个汽车爱好者,今天想跟大家聊聊电车和混动车的空间问题。
很多电车看着尺寸挺大,比如两米宽,但实际坐进去,空间不一定很宽敞。特别是混动车型,这个问题更明显。
为什么呢?因为混动车不仅要装油车的部件——发动机、变速箱、油箱,还得装电车的零件——电池、电机、充电系统。有些还是四驱,前后都装电机,甚至还有三电机的。这些零件占了不少空间。
虽然车看起来大,但大部分空间都被机械结构占用了,留给乘客和行李的地方其实不多。
所以买电车不能光看尺寸。有的电车标称5米、5米1,甚至5米2,但开起来反而不如4米9的油车舒服。原因就在这里。
很多人买车只看尺寸,觉得越大越好。电车在参数上确实看起来很厉害,但实际体验可能差很多。选车还是要结合真实空间和使用需求来看。
大车停车难
我是个汽车爱好者,说点实在话:车太大其实不太方便。现在有些车动不动就两吨多,停个车位都费劲。有人会说,像揽胜、库里南、奔驰GLS这些大车,车身宽不是问题,但到了国产电动车,这就成了麻烦。
以前油车时代,两米宽的车都很贵,主打的就是大尺寸,买得起的人一般车位也不愁,要么是高价买的,要么就是有别墅直接停车。但现在十几万的车,是普通家庭用的,很多人跟我一样,停的是非标车位,空间本来就紧张。
车越造越宽,实际开起来反而没想象中舒服。毕竟,十几万的车用户,用的是有限的公共资源,车太宽,停车更难,使用体验也打了折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