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只要一聊起新能源汽车,大家伙儿的感觉可能都差不多:太卷了!
今天你降价八千,明天我送全套保险,后天他又发布个新车,带着冰箱彩电大沙发,让人看得是眼花缭乱。
就在这片打得火热的战场上,有一个身影显得有点特别,那就是北汽蓝谷。
很多人心里可能犯嘀咕,说起北汽,好像总感觉它不紧不慢的,手里的高端品牌极狐,虽然车是好车,但销量一直没能像别的牌子那样一飞冲天。
现在它又跟华为合作搞了个更高端的享界,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一个看似高冷,一个好像总差口气,这棋能下好吗?
今天,咱们就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北汽蓝谷这盘“双品牌”大棋,究竟是怎么个下法。
咱们得先说说那个新来的、被寄予厚望的“享界”。
北汽今年对享界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提到了嗓子眼,甚至专门给它成立了一个独立的事业部,摆出了一副“集中所有精兵强将,打赢这场硬仗”的架势。
为什么这么拼?
原因很简单,享界瞄准的市场,实在是太诱人了,也太特殊了。
您打开华为鸿蒙智行的那个“朋友圈”看看,里面的分工非常清楚:问界,主要是在三十万到五十万的SUV市场里冲锋陷阵,打得传统豪华品牌都有些招架不住;智界,守着二十五万到三十万这块阵地。
再往后,还有更贵的尊界和更亲民的尚界在排队。
可您发现没有?
在三十万以上的高端轿车市场,这里头居然有个大大的空白。
这片地盘现在归谁管?
答案是奔驰E级、宝马5系和奥迪A6L。
这三位“德系老大哥”舒舒服服地盘踞在这里好多年了,每个月都能轻松卖出一万多台,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
北汽和华为看准的,正是这个机会。
这就好比当年大家都觉得国产SUV卖不上高价,结果问界M9横空出世,用实打实的技术和豪华体验证明了自己,成功地从BBA手里抢走了市场。
现在,享界S9要做的,就是把这个成功故事,在高端轿车领域再复制一遍。
这已经不是单纯地卖一辆车了,而是押注一个时代趋势: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品牌,完全有能力、有底气去和世界顶级的豪华品牌掰手腕。
享界S9带着华为最顶尖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技术,直接对标BBA,这本身就是一种底气。
所以说,北汽这次对享界的投入,是在为国产豪华轿车的崛起,投下最重的一枚筹码。
更有意思的是,享界还准备了一个“后手”,那就是享界S9T旅行版。
轿车版刚出来,旅行版就紧随其后。
这步棋走得非常精妙。
在国内,旅行车虽然不是大众主流,但喜欢它的人,往往都是一群有品位、懂生活、对车辆有更深理解的消费者。
推出S9T,一方面能满足这部分人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它能极大地提升享界这个新品牌的格调和形象,让大家觉得这不只是一个造车的,更是一个懂生活的品牌。
而且从工信部公布的信息看,这车用料很足,配了近一百度的大电池,续航能力非常强,摆明了就是要用硬实力说话。
再加上那个据说马上要启用的全新图形车标,比单纯的字母标更容易被人记住,这对于一个新品牌的传播来说,简直是神来之笔。
说完了高大上的享界,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大家更熟悉的极狐。
很多人觉得极狐这些年走得有点“慢”,不像有些新势力那样一夜爆红。
但如果您仔细分析它的路子,会发现这是一种“慢即是快”的智慧,走的是一条非常扎实、非常稳健的群众路线。
今年极狐的核心任务非常明确,就是一个字:“量”,要把销量实实在在地提上去。
为了这个目标,它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
首先,就是让好技术变得更亲民。
极狐把自己压箱底的好东西,比如领先的800V高压快充平台、充电飞快的5C技术、宁德时代的好电池,还有跟给奔驰代工一样的麦格纳制造工艺,都用在了十几万的车型上。
这是什么概念?
这就好比您花普通餐厅的钱,吃到了米其林星级大厨用顶级食材做的菜,这个价值感一下子就上来了。
在现在这个消费者对价格极其敏感的市场里,极狐这种做法,让它在同级别车型里几乎没有对手,所以我们看到它今年的销量能稳定地站上一万台,这就是最直接的回报。
其次,是把销售和服务网络铺得更广。
车再好,消费者看不到、摸不着、试驾不了,那也是白搭。
极狐今年在开店这件事上铆足了劲,授权门店已经超过了五百家,还有一百多家正在建设中。
这个意思很明白,就是要让全国各地的朋友,在家门口就能看到极狐、体验极狐。
与此同时,它的营销方式也变得非常接地气,官方直播间从早上六点一直播到半夜十二点,经销商、店长、销售顾问,全员上阵搞直播,跟客户在线上直接互动,形成了一种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
但最核心的,还是极狐对“造车”这件事本身的坚持。
在同行们都在比谁的车里屏幕更大、谁有冰箱、谁的座椅更像沙发的时候,极狐似乎显得有点“老派”,它更愿意在那些我们平时看不见的地方下功夫,比如车身结构的坚固性、底盘的调校、材料的耐用性。
这就像一个练武之人,不追求那些花里胡哨的招式,而是日复一日地扎马步、练内功。
或许有人会说,极狐新出的那款小车T1定价那么低,是不是有点拉低身份?
其实这背后的战略想得很清楚:汽车是个规模化产业,没有足够大的销量,研发、采购、生产的成本就降不下来。
T1的任务,就是在市场容量最大的小型车领域里先站稳脚跟,用销量来换取在整个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只有先生存下来,并且活得好,才能去追求更高的目标。
这种看似“慢”的打法,其实是在为品牌的长远发展,构筑一条最坚固的护城河。
因为汽车毕竟是要开很多年的大件商品,一时的花哨功能可能会让人心动,但真正能留住用户的,永远是那份开着放心、用着省心的可靠品质。
当市场的喧嚣过去,那些只靠堆配置的品牌可能会被淘汰,而像极狐这样坚守造车本质的品牌,会因为过硬的质量,在漫长的岁月里赢得用户的信任,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