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二代”的奥迪与小米:一场精心策划的资产突围
我们办公室新来的小伙,他爹干了二十多年化肥买卖。这哥们入职当天开的是三十多万的福特野马,没过俩月换成了顶配奥迪A6,落地近六十万。就在全公司还在消化这件事时,人家轻飘飘甩出订单截图——抢了四个月的小米SU7终于到手。
当所有人都在感叹“这届年轻人真幸福”时,我盯着他那张云淡风轻的脸,突然意识到这根本不是炫富,而是传统行业老板们正在执行的资产避险策略。
更绝的是小米SU7的登场时机。当传统燃油车被视为“过度消费”标志时,切换新能源赛道瞬间完成形象洗白。那位小同事的原话是:“这车科技感足,还环保。”听听,五十万的奥迪是原罪,三十万的小米就成了时代先锋。
这些企业主比谁都懂政策风向。去年某省开展“高净值人群税收专项整治”,重点稽查的就是通过奢侈品消费转移资产的行为。但新能源车不仅享受购置税减免,还能计入企业绿色资产,一套操作下来既保全了财富,又给家族企业贴了金。
现在再看停车场里并排停着的奥迪和小米,我突然理解了这种搭配的深意——燃油车撑场面,电动车表态度,两手准备永远不缺退路。当普通打工族还在纠结年终奖时,人家早已在父辈规划下完成了资产配置的升级换代。
所以别酸什么“投胎技术”,这分明是两代人联手应对时代变革的财商实战。当你的第一辆车还在摇号时,别人的车库已经实现了燃油与电动的战略协同。
#十一月创作计划#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