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7车门事件:车主理性发声,揭开新能源汽车安全争议一角

昨晚,一条关于问界M7事故后车门打不开的抖音视频引发热议。

车主称车辆后半夜被“强制OTA升级”,但最新进展让人意外:车主亲自澄清自己并非“黑粉”,也未受到公关或威胁,而是与4S店积极沟通后初步解决问题,并承诺48小时后下架视频。

这场风波看似是偶发故障,却意外撕开了新能源汽车安全争议的一角。

根据车主描述,事故后车门锁止机构因碰撞损坏导致无法开启,这与专家分析的“车身结构设计不足可能导致机械故障”一致。

而此前类似事件中,车门解锁问题也多次被质疑,例如另一起事故中,车主因车门无法打开被困长达一小时,最终靠撬门脱险。

尽管问界M7的车门设计手册明确提到“自动解锁存在前提条件”,但高速碰撞的复杂变量仍让用户对安全性能产生疑虑。

问界M7车门事件:车主理性发声,揭开新能源汽车安全争议一角-有驾

更令人唏嘘的是,家属曾在事件发酵时遭遇网暴,被质疑“抹黑品牌”,如今车主的理性回应让舆论逐渐回归真相。

这场风波里,最该被点赞的不是厂商的危机公关,而是车主的清醒。

他没有因为偶发故障全盘否定品牌,而是选择与4S店坐下来解决问题。

这种“对事不对人”的态度,恰恰是当前舆论场最稀缺的理性。

反观某些网友,一有事故就扣上“黑公关”帽子,甚至对家属恶语相向,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何尝不是对真相的暴力?

车企的进步,恰恰需要这样的用户监督。

问界M7车门问题暴露的不仅是机械设计隐患,更是新能源汽车时代用户与厂商的信任磨合。

车主提到“车辆已拆解,4S店积极沟通”,说明厂商没有逃避责任,而赛力斯法务部此前对造谣者的证据保全和报案,也展现了企业直面问题的决心。

问界M7车门事件:车主理性发声,揭开新能源汽车安全争议一角-有驾

但更重要的是,行业能否从个案中反思:当智能化成为卖点,基础安全设计是否被忽视?

毕竟,再酷炫的智驾功能,也比不上一扇关键时刻能打开的车门。

问界M7车门事件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消费者维权之路的进步与无奈。

车主用冷静换来解决问题的空间,厂商用行动证明责任担当,而我们作为旁观者,能否少一点阴谋论、多一点就事论事?

技术进步总有试错过程,但每一次事故都应成为安全的垫脚石。

如果你也支持理性发声,点赞这篇文,评论区聊聊:你心中的“汽车安全”该是什么样?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