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日,中国广告协会发文指出要坚决对无底线的汽车广告营销踩下“刹车板”。
(参考阅读请点击:
《“以安全为灯塔”!华为联合11家车企倡议:实事求是宣传智能辅助驾驶》)
文章对当前汽车广告营销领域存在的种种乱象进行了痛批。
如,一些汽车厂商在宣传中片面强调辅助驾驶功能,使人误解辅助驾驶就是自动驾驶;
夸大自动驾驶功能,称可以在多种路况下实现自动变速,使用中却存在诸多限制;
刻意掩盖导航系统存在技术缺陷甚至错误指引的汽车安全关键信息;
宣传满电状态下续航935公里,实际在相同条件下只能达到600公里,更有甚者,完全罔顾事实和生活常识,编造虚假信息,比如某智能汽车品牌宣称“时速200公里瞬间刹停”;
某品牌智能汽车的碰撞测试视频中,一辆家用汽车迎面撞上一辆八吨重的卡车,结果是卡车被撞得四轮离地,车厢弹起,虚假到“神剧”都不敢这样编。
文章认为汽车厂家、经销商和营销机构千万不能忽略法律和道德的基本底线,要给正常的广告和营销传播系上法律和道德的“安全带”。
实际上,近阶段以来,智能网联汽车屡屡出现无底线营销,一些雷人雷语在互联网上引发广泛争议。
夸大宣传和无底线营销背后是一些车祸事故的血色警示,正如文章指出的那样,智能网联汽车屡屡出现的无底线营销,是对各方都不利的“多输”,对汽车行业来说,是行业内卷的表现,破坏市场秩序;
对于诚信合法经营的厂商来说,是不公平竞争;
对于消费者来说,侵害消费安全这一消费者的法定基本权利;
对品牌自身来说,且不说因为违法受到处罚对品牌产生恶劣影响,单就社会的质疑而使品牌失去信任,是对品牌的毁灭式伤害。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查志远
无人车来也(公众号:无人车来也)评:
汽车广告无底线营销:踩下“刹车板”,系上“安全带”
近日,中国广告协会发文指出要坚决对无底线的汽车广告营销踩下“刹车板”,并对当前汽车广告营销领域存在的种种乱象进行了痛批。
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对整个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监管利剑即将出鞘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发声的中国广告协会并非普通机构,其背后是行业组织的监管意志。
2023年新修订的《广告法》明确规定:汽车广告不得对性能做虚假承诺,不得使用未获认证的数据宣传。违者最高可处广告费用5倍罚款,甚至吊销营业执照。
更严厉的是,工信部拟推出“黑名单”制度:虚假宣传的车企将被暂停新产品公告申报,这意味着无法上市新车。
对于靠新品维持热度的新势力来说,这无疑是致命打击。
行业需要回归理性
其实消费者要的很简单:真实的数据、清晰的说明、诚信的态度。
某传统车企在广告中明确标注“续航测试基于CLTC标准,实际使用可能打7折”,反而获得用户好评;
另一品牌在辅助驾驶说明书中用红色字体警示“必须保持手握方向盘”,虽然保守却赢得信任。
汽车不是快消品,是关乎生命安全的重器。
营销可以创新,但不能离谱;可以夸张,但不能虚假。
总之,无人车来也(公众号:无人车来也)认为:
当车企把精力从吹牛转向实干,中国汽车工业才能真正赢得尊重。
希望这次整顿能成为行业回归理性的转折点,让“中国制造”不再是低质低效的代名词。
亲!你说呢?
#无人车来也 #无人驾驶 #自动驾驶 #无人车 #智能驾驶
全部评论 (0)